8月19日,记者从龙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获悉,从本月起,该县创新实行“乡村振兴日”工作制度,于每周三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基层干部要平衡好治理效率与治理温度之间的关系,坚持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的温度和厚度,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根据制度,龙州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处级领导干部将发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组织引领、推动落实、督导服务的重要作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周由组长组织挂点乡镇的处级领导,到乡镇跟班子成员和后援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分析问题,查找短板弱项,提出解决工作措施,并跟进督导问题。协调各后援单位、各社会力量、各帮扶人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关键要做好群众的工作,只有群众信任党,愿意干,乡村振兴的目标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坚守公仆意识,用泥腿子丈量为民情怀,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不怕弄脏衣服,不怕皮鞋沾上泥土,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村头巷尾”看一看,心贴心与群众交流,手拉手话“家长里短”,善于读懂群众眼里的“小期许”、心中的“微愿望”。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党员干部劲往下使,要厚植“人民至上”为民情怀,深刻理解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身份。干部进村入户,只在“乡村振兴日”是不够的,要使走基层、下基层机制化、常态化,在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事业中不断作出新贡献。
常态才能常效,长效才能长久。制度是管根本,更是管长远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能仅仅在“乡村振兴日”,或者随大流、一阵风、一窝蜂,只满足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套,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让制度说话,以制度管人、管事,并努力形成常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