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垂髫幼儿到耄耋之年 八旬老人为烈士守墓70余载

2025年03月31日16:47

来源:映象网

  锄去马積明烈士墓旁的杂草,仔细整理好墓上祭祀用的吊子和花,82岁的余信炎老人在墓前缓缓跪下来。就要到清明节了,他要给他的烈士“老哥哥”马積明扫墓,再和“老哥哥”唠唠嗑。

  “老哥哥,马上就是清明了,今天天气好,我来看看你……”余信炎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捧出红枣轻轻放在墓碑前,又为“老哥哥”斟满酒。给马積明烈士扫墓,余信炎老人已经做了70多年。

  在大别山北麓的商城县冯店乡,有一个叫杨摆埂村的小山村,群山苍翠,清泉淙淙,余信炎的家就在这里。

  1947年的一天,山里来了一支部队,那年余信炎7岁。“解放军很喜欢小孩,他们经常叫我们去吃饭,偶尔能吃到猪血炒青菜。”余信炎说,并很快和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司务长马積明熟络了起来。

  不幸的是,马積明一次与战友外出买粮食,在赶回驻地的途中遭遇反动派残余“小炮队”,被残忍杀害。马積明牺牲后,就被安葬在余信炎所在的杨摆埂村叶湾组的一座小山上。自此,每年元宵节、清明节,余信炎便随大人去烈士墓祭扫。60年代中期,因为墓内棺木腐烂,烈士墓重新装殓移坟,有心的余信炎便将简易木质墓碑上的字深深刻在脑海里,并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四川省彭县红岩乡第七自然村马積明烈士之墓。

  怀着对烈士的感恩和崇敬,立志要保护好烈士义冢,从垂髫幼儿到耄耋老人,余信炎一直在践行着自己内心对马積明烈士的承诺。这一守,就是70多年。不仅自己守,还带动子孙,像对家余家祖坟一样一起守。

  “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余信炎动情地说,“我总感觉,我享他的福还享得多些,吃了他的饭,这个恩我要报。”

  70多年来,余信炎一直有两个愿望。一个是为马積明找到家人,并将烈士遗骨交到其家人手中。虽然通过中央电视台寻人节目和省市主流媒体寻找,嘱托分散在大江南北的孩子们在网上发文,但遗憾的是至今未果。二是用自己的养老金为烈士马積明重新立座碑。2019年,在乡村和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烈士墓碑落成。树碑的那天,乡亲们都来了,大家在墓前拜了又拜。

  余信炎老人守烈士墓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先后被多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其本人也荣登“中国好人榜”。

  “老哥哥啊,我也80多岁了,也许守不了你几年了……”余信炎老人有些神情黯然,缓一缓说道,“但是你放心,我不在了,我的子子孙孙仍然会来给你扫墓。”

编辑:董蕾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