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遇见每一份了不起的平凡

2025年03月06日07:21

来源:河南卫视

  3月5日晚,河南卫视播出了《我们河南人》特别节目。节目摒弃浮华,聚焦身边的平凡大众,他们是时代浪潮里的朵朵浪花,看似渺小,却汇聚起磅礴力量。没有华丽舞美,没有流量加持,他们用最朴素的语言和行动,让全国观众看到了中原大地滚烫的生命力。节目播出后,网友直呼:“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传承之光:古老文明的青春接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在这个舞台上,考古学家魏兴涛用双手探寻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他扎根田野考古一线,主持发掘了众多重要遗址,那些珍贵的考古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沉。就像他对仰韶彩陶 “花瓣纹”的解读,原来这小小的纹饰背后,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祖先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期望,也是早期中国文化圈形成的见证。像“诗词小达人”王慧怡、痴迷豫剧的武子涵,她们虽然年纪小,却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让古老的诗词和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潮说唱歌舞《回响》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让观众们在激情澎湃的节奏中,感受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精神传承的力量。这种传承,不仅是时间的流转,更是精神的接力,它让我们坚信,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河南人的手中,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坚强之魂:困境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王小女,南阳市内乡县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26年前,丈夫遭遇车祸,高位截瘫,让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人肩上。她既要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还要经营果园,每天忙得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即便身体多次累倒,也从未放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逐渐走出低谷,孩子也懂事成才。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榜样。

  梁琰,一位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24年的老师,面对残障孩子,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坚强的她用受伤的脚为聋生感知节奏、辅导鼓乐,带领他们登上国家舞台,让特殊的孩子们也能追求梦想,看到生活的希望。

  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艺术团带来的舞蹈《筑梦》,更是将这种坚强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这些学生听不到音乐,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他们却用肢体语言传递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观众们为之动容,也让我们看到了残疾人群体对生活的热爱。

  善良之暖:微光汇聚的大爱星河

  善良,是镌刻在人性深处的美好品质,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彰显温度。赵国锁,漯河市一名退休老干部,16年前发起成立“天桥义工志愿者团队,创建“爱见周六”志愿服务项目,累计组织公益活动3万多场次。他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爱和温暖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范运亭,一位朴实的农民,25年如一日义务巡护黄河湿地。他骑着自行车,用脚步丈量着16000多公顷的滩区,守护着野生动物。他的坚守让黄河湿地成为了鸟儿们的温馨家园,也为生态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许琳娟身患重症却自强不息,带领志愿者团队奔赴公益道路,将雷锋精神传承发扬。他们的善举如同点点星光,凝聚成爱的星辰大海,让我们感受到河南人的善良与担当。

  情景朗诵《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和情景舞蹈《如愿》,通过孩子们纯真的声音和舞蹈演员们深情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在河南的继承与弘扬,也看到了新时代人们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与践行。

  奋进之力:勇攀高峰的科技梦想

  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源泉,河南有这样一群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河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胡中辉,平高集团首席工匠,他一心扑在特高压领域,15年来不断钻研,攻克了多项核心零部件的加工技术难题,获得18项国家专利,解决一线生产难题300多项。他就像一颗闪耀的科技之星,为中国特高压建设贡献力量。

  成长,这位年仅12岁的新时代好少年,在科技小发明领域展现了非凡的天赋和热情。他发明的智能骑行头盔、零接触电梯智控系统等,不仅创意十足,还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在节目中,他和胡中辉老师带来的科学实验《辉光电学》,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奇妙,也看到了创新精神代代传承。

  作为整场节目的终章,歌伴舞《如许》在悠扬的歌声与曼妙的舞姿里,让我们看到了从传承文化的坚守、坚强生活的奋斗、传递善良的奉献,直至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这些都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河南力量。

  在《我们河南人》的故事里,那些坚韧不拔、纯朴善良、积极进取的精神将被恒久铭记。它就像一部生动的时代纪录片,把河南人的精气神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这片中原大地的无限魅力与蓬勃生机。这不仅是河南卫视打造的一场视听盛宴,更是河南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递出的一张闪亮名片。它将激励着每一个河南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编辑:朱丽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