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之膨松剂——让面包膨胀的秘密

2024年12月30日10:05

来源:大河网

  膨松剂通常应用于糕点、饼干、面包、馒头等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制作过程中,使其体积膨胀与结构疏松。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目前我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膨松剂共有10多种。通常分为生物膨松剂和化学膨松剂2大类。

  最常见的生物膨松剂——酵母,它本身是一类有益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不仅可以使制品体积膨大,组织呈海绵状,而且能提高面制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实乃是面包类食物的色香味秘密所在啊。

  化学膨松剂分为单一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单一膨松剂也叫碱性膨松剂,我们日常最常接触到的就是小苏打。但是小苏打在使用过程控制不好的话就会使得成品会有碱味,也是我们说的肥皂味。而且苏打都不适合长时间放置,否则会失效。

  为了弥补小苏打(纯碱物质)的局限,因此又诞生了复合膨松剂,俗称发酵粉、发泡粉。一般它由3部分组成:碱性剂、酸性剂和填充剂。拿泡打粉打个比方,在小苏打中加入酸性物质平衡了小苏打的碱性,这样制得的泡打粉就自带“酸”了,也就是说它自己能和自己反应,不需要食材中有额外的酸;这样我们不需要担心成品会有碱味,这也是复合膨松剂的由来原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国只有被列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的膨松剂才能被允许添加到食品中,且每种膨松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钙等碱性膨松剂,因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含铝的复合膨松剂应限量使用于油炸面制品、豆类制品、焙烤食品、虾味片等食品中,且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100mg/kg。(河南省食品和盐业检验技术研究院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刘智勇工作室 马晓晨 王祥 刘智勇)

编辑:鲁玲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