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这条奔腾数千年的运河,见证了地域文化的繁荣交汇。大运河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何以承载半部华夏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建魁带我们追溯运河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运河”的故事。
陈建魁认为,鸿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运河,史书记载,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鸿沟的开凿为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在先秦至唐宋时期构建以黄河为中心的水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尚书·禹贡》描述了大禹治理洪水后构筑的以黄河为中心的水系网络,“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战国策》中有关于鸿沟的最早记载,其开凿者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惠王。鸿沟的开凿事关魏国“国运”。公元前370年,魏惠王即位,迁都大梁。为串联四周水系、沟通南北,遂下令开凿运河。
历史更替,鸿沟几经更名。鸿沟、官渡水、阴沟、浪荡渠、汴渠、汴水、通济渠、惠民河等,都为某一历史阶段鸿沟某段之名称。秦代著名粮仓“敖仓”,建于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可见,鸿沟在粮食输送、转运中曾发挥重要作用。
因迁都而兴,因迁都而废。鸿沟承黄河之水,本就落差较小,亦随黄河水量之大小而量运力,时通时废。在宋室南迁、元都北京后,鸿沟之地位猛下,其大部已无水道,成为历史的遗迹。(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