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
9月12日,在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一座座淤地坝拦沙淤地,一道道梯田高低错落,葱茏的绿意从眼前延伸到远方。
“这里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经过多年科学治理,现在向黄河输送泥沙量大大减少,还成了绥德山清水秀的‘后花园’。”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生态工程建设科科长高健健说。
近年来,陕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高健健告诉记者,为了根治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无定河左岸选取了辛店沟、王茂沟等5条小流域进行试点,取得了130多项科研成果,探索出“从峁顶到沟底,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依托‘三道防线’,辛店沟流域治理面积达到80%,园区现有乔灌树种100多种、草种30多种,林草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清水长流。”高健健说。
黄土高原迎来的不仅是生态巨变。
9月9日,延安市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汇减排量转让交易公告在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发布,以543万元的交易金额转让15.1万吨水土保持碳汇减排量。
这是全国第三单、黄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
“实现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和价值转化是走向绿色发展路径的迫切需求。”延安市水保监测分站站长邱秦豫说,“这意味着,黄土高原已由‘碳源’转变为‘碳汇’。”
“我们不仅要含‘绿’量,更要含‘金’量。”邱秦豫说。多年来,延安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植被修复上重点发力,让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陕西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8%、植被覆盖度达到60.7%、植被固碳量上升至477.5克/平方米,淤地坝达到3.4万座、占全国的5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7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