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一音穿越9000年(贾湖遗址博物馆)

2024年08月20日19:22

来源:搜狐新闻

  在我国多处史前文化遗址中,距今约9000至7500年的贾湖遗址,地位颇为独特且重要。从1983年第一次发掘算起,40年来,这里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精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其他同时期遗存所罕见,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直接物证。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也正是贾湖先民们不经意间的生活创造,创下了十一项“世界之最”,即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行为、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的“酒”、最早的纺织业起源地之一、最早的鼎形器、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最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契刻符号、最早的绿松石装饰物、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它们在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文明起源阶段的社会形态、文化艺术、生产水平、生态环境、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情况以及文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实证材料。

  

  8月19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体宣传活动走进位于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黄庄村的贾湖遗址博物馆。提起贾湖遗址,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一音穿越了9000年”的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或许是为了模仿鹤鸣、吸引猎物,又或许是为了向上天祈愿、诉说心声,贾湖先民取仙鹤尺骨、锯截钻孔、修整成器,完成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一项惊人的创造。“贾湖遗址迄今共出土骨笛近50支,大多为七孔。其中部分骨笛可吹奏出完备的七声音阶,而在此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才有五声音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曾七次主持贾湖遗址发掘工作,1986年,他亲自见证了第一支骨笛的发现过程,“贾湖骨笛的发现,有力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的乐器。”

  “遗址是我们解读过去的锁钥。”贾湖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康国涛介绍道,考古工作者用浮选法,在贾湖遗址的部分房基、灰坑填土标本中找到了上千粒炭化稻米,80%以上已经和野生稻有了明显区别。此外,贾湖遗址中还出土了诸如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加工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构成了从耕种到收获再到谷物加工的一整套物证链条。

  “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贾湖先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不仅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康国涛介绍,作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贾湖遗址完整展示了9000至7500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向稳定农业生产过渡时期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最高成就。

  从空中俯瞰贾湖遗址博物馆,一座座别致的圆形建筑错落有致并以廊道相连,形似一滴水落入尘埃羽翼,9000年的文化在此绵延不断,发出时代回响。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