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南阳汉画馆——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百科全书”

2024年08月26日17:13

来源:凤凰网河南频道

  南阳是两汉时期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地域之一,也是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域之一。通过汉画馆尘封了2000多年的画像石刻,能够帮助后人寻找到汉代历史发展的清晰踪迹。

  作为中国第一座汉代画像石刻专题博物馆,南阳汉画馆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10月10日,是我国早期的博物馆之ー。从建馆初期118块画像石,到现在馆藏画像石近3000块,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经四建三迁,逐步发展成为今日这样具备现代化基础的艺术馆。

  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南阳汉画馆展厅,画像石题材琳琅满目,涉及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神话、舞乐、祥瑞升仙等。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图画式的汉代史,也被称之为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百科全书”。

  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被誉为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属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南阳市李相公庄,石上不仅有精美的画像,并有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墓主人姓名与确切纪年的墓志铭。

  墓志铭为四字韵文,共136字,记述了东汉建宁三年年仅五岁的墓主人许阿瞿不幸夭折,父母非常伤心刻下铭文,希望上天的神灵和已经逝去的先祖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能照顾好他们的孩子。1973年郭沫若翻译铭文之后曾经感慨:“许阿瞿非大地主之子莫数,五岁就能享此大福。”

  战国的时候就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了汉代这个故事已广为流传。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多块描绘了嫦娥奔月的石刻。其中,南阳1964年出土的《嫦娥奔月》汉石刻最为珍贵,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南阳汉画馆镇馆之宝。2016年6月,此《嫦娥奔月》拓片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13天后返回地面,完成了它的神奇之旅,真正完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登月梦想。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内容最多的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画像。汉画像石上的屋宇楼阁、亭榭、桥等图像,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汉代建筑的形式和风格特点,汉画像石墓作为汉代仿阳宅建筑的特殊形式,模拟再现了汉代人的生活环境

  汉代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为宣扬儒家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标榜统治者内圣外王的政治理念,具有教化意义的明君、贤臣、义士、烈女等以历史事为题材的各种形象,便在汉画像石上表现出来。

  例如,画像石上的鸿门宴、西门豹治邺图、獒咬赵盾图、二桃杀三士……这些历史故事图,在当时对于推行礼教、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天文画像石被称为南阳汉画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品,这类图像在全国其他区并不多见。在全国的汉画像石中,以南阳地区出土的天文内容最多,这与南阳地区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密切的关联。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阳乌图、彗星图、日月同辉图、日月合璧图……天象图被刻于墓顶,象征着汉墓的天空。它们不仅体现了汉代天文学发展的水平,还是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瑞彬)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