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质资源下沉战略正逐步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内综合实力一流的知名强院,是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一批试点输出单位,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储备库,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任务。
河南作为医疗大省,2016年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中,有计划地引进全国知名医院科研团队和高水平临床实战人才,现已成功获批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涵盖心血管、儿童、神经、呼吸、肿瘤、妇产、精神、创伤及中医类等多个发病率高、外转率高的重点专业,在构建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中,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北京积水潭医院与郑州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正悄然改写着河南骨病就医的新格局。
压面机“咬”住女子右臂,派驻专家解决异地就医难题
两年前,当时26岁的周口陈女士在进行小麦脱壳的机器操作中不慎将右臂完全卷入压面机内,导致右侧尺桡骨骨折、右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在当地医院接受前臂前后路切开减压术,并清除坏死的肌肉和肌腱组织后,于六天后又接受了右侧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以及石膏外固定术。
虽然右臂保住了,但陈女士右臂一直疼痛不能弯曲,也不能伸直。“我这只手现在连吃饭都做不到,也去了很多医院,都看不了。”陈女士说,这两年,她的右臂给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班也上不成了,所有事情都只能用不习惯的左手。因为太年轻,今后还要面对结婚生子的问题,陈女士产生了去北京,寻求国内更权威专家治疗的想法,但面对异地就医的费用和时间、人力成本,让她迟迟下不了决心。
今年5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陈女士见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驻专家、郑州医院执行院长、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查晔军,作为全国范围内在肘关节僵硬领域的专家,查晔军发现陈女士右臂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仅能在20°至90°之间,远低于正常范围的0°至150°,同时,陈女士右上肢存在明显手术瘢痕,右肘关节外翻畸形明显,内髁部位可触及质地坚硬的骨性包块,并伴有肱骨内髁压痛阳性症状。
陈女士情况复杂,单纯的功能锻炼难以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由于手术指征明确,查晔军建议其接受肘关节及尺神经卡压松解术和骨痂切除术进行治疗。经过对肘关节内粘连的组织的有效松解,陈女士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据了解,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是以骨科、烧伤为特色的综合三甲医院,通过“长期派、短期派、临时派”的帮扶政策,将全国知名专家派驻到河南,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的运用效率,让广大患者不出郑州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更是把河南骨科医疗整体实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21岁狼疮患者膝关节骨梗死,新术式“平移”填补治疗空窗期
21岁黎某四年前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右膝关节骨组织内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骨质逐渐坏死,引发了膝关节骨梗死。虽然目前疾病发展程度不足以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但关节持续的疼痛早已严重影响生活,加上黎某本身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让整个治疗过程更加复杂和敏感。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副院长、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关节外科专家杨德金详细分析病情后,带领骨科一病区团队共同为患者实施了微创的膝关节减压+软骨下骨成型术+人工骨植入术——透视引导下在骨髓病变区域内注入人工骨,填补骨缺损留下的空隙,为软骨下骨提供结构支撑,防止其塌陷并减轻疼痛。手术切口仅5毫米。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在河南也是首次开展,填补了治疗的空窗期,适用膝关节骨坏死早期,有效避免骨坏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开展医疗工作以来,完成手术188例,其中四级手术108例,突破空白技术21项,其中省内空白技术7项,国家四级手术11项。通过北京积水潭医院与郑州市中心医院在管理、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各项工作同质化管理,正在逐步实现“技术平移、管理平移、品牌平移”,为河南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G+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领辐射作用凸显
新乡的李师傅因左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需要接受全膝置换手术。为确保手术成功,当地医院联系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经过充分讨论,杨德金拟用骨科机器人5G远程手术系统进行手术规划,为李师傅施行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骨科机器人临床应用研究,致力于普及骨科机器人手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发展,开发探索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模式。而杨德金,正是国内多款关节置换机器人、膝关节软组织平衡求解器等智能手术工具的设计者之一。
4月16日,一场在郑州、新乡远程联动的“隔空手术”成功实施。手术当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平台支持下,杨德金在郑州通过两台移动计算机,利用5G网络实现了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实时连接。通过显示屏能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室的画面和患者的手术情况,他利用机器人即刻反馈的数据,向机器人发出控制指令,实时向现场团队进行手术指导。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畅,全程“零卡顿”,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控制满意,畸形也完全被纠正。李师傅及家属对手术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据了解,这是首次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之外成功实施的“5G+骨科机器人手术”。通过北京专家和平台的支持,使用移动设备搭建一个临时指挥中心,与另一端手术室环境的连接、与医生的沟通以及与机器人的互动。杨德金副院长在手术后介绍:“借助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特性,实现了远程沟通、协同决策,为患者成功解除病痛。”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在于协同国家医学中心,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无论是派驻专家,“技术平移”,还是“隔空”手术,都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的体现。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战略的实施,将优质医疗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让“家门口”的就医从“有”变“优”,有效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极大地改善了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