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今年以来,商城县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宣传引导上添举措、在重点整治上谋实效,积极营造民风淳、村风清、家风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文明新风,为和美乡村建设“塑形”“铸魂”。
建立“三个机制”保障移风易俗有序推进
建立领导机制。成立商城县委宣传部农村移风易俗领域问题排查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问题作为重点整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定期对各乡镇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工作推进有序。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全县376个行政村(社区)均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孝老爱亲、厚养礼葬等移风易俗内容,明确红白事办事标准和流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相关制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同时,结合网格化管理,组织网格员、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入户调研,常态化开展宣传劝导。截至目前,全县共劝导取消或简办红白事600余场。积极推广“孝善食堂”等便民服务场所建设,极大方便村民举办宴席,有效减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打造“三个平台”助力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打造宣传平台。通过乡村大喇叭、微信群、“融媒商城”客户端等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移风易俗,营造浓厚“新风”氛围;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对新人发放《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6000余份;利用春节、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街头巷尾、进村入户发放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明白纸,累计发送宣传资料15000余份。打造典型平台。定期选树、表彰、宣传“道德模范、五美庭院、三星文明户、乡村光荣榜”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示范、行有榜样。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3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2人上榜“中国好人榜”,9人上榜“河南好人榜”,7人荣登“河南省乡村光荣榜”。打造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地方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域文化特色,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围绕婚俗改革、环境整治、文明节俭等主题创作了《移风易俗三字经》、快板《争当“三星文明户”》、大鼓书《移风易俗好》等正能量、接地气的本土作品。利用传统节日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活动,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移风易俗教育。截至目前,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宣讲活动达180余场,直接受众2万余人次。
注重“三个结合”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落实
注重与“三类”关键少数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当好表率、农村成功人士树好形象、乡贤模范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牢牢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县2万多名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要求党员干部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当好表率,带头执行婚丧事宜办理承诺、报告、标准、公示制度,让群众事有遵循、学有榜样。注重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积极探索“红色小院”微治理平台,定期召开党群工作板凳会,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邻里家庭矛盾纠纷、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逐步形成“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的乡村治理格局。截至4月底,全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300余件,实现“民情在小院掌握、服务在小院开展、问题在小院解决、矛盾在小院化解”。注重与文明实践结合。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7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531支,民间志愿服务组织24个,构建起“1+23+376”的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理论宣讲、温暖帮扶、清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