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炼成!许昌学院创新打造“122+X”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2023年06月27日13:0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许昌学院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它内藏车、铣、钻、焊等十八般“兵器”,被同学们戏称在这里学了个“锤子”,这就是该校2015年建成的工程训练中心。6月27日上午,40余家主流融媒体记者走进许昌学院,通过实地探访的形式深入了解该校创新打造的“122+X”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为什么要强化工程训练教学?

  许昌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最关键的是要有实践能力,而高素质突出地体现在要有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

  为此,许昌学院投入1亿多元资金,于2015年建成了在全省同类院校具有领先水平的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有电子装配实训区、机械制造实训区、钳工实训区、特种加工实训区等十多个功能区域,是学校仪器设备最多、实训项目最全的公共教学实验平台。全校每年8000多人次的工程训练课程在这里完成,这里还承担着多项开放实验项目以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备赛工作,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支撑平台。

  探索“122+X”工程训练教学模式

电子装配实训教学

  在此基础上,许昌学院积极探索实施了“122+X”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1”是指所有文科类学生参加1周集中实训,获1个学分,主要开展生产安全教育、基本用电常识与电力电子装置认知教育、先进制造装备见习、金属工艺实习等实训内容,以拓展生活生存能力。两个“2”分别指理科和工科学生实训2周,获2个学分,要在完成文科生工程训练内容的基础上,提升难度和挑战性,满足以后的工作需求。“X”一方面指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实践类选修课,满足对相关知识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指针对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实训课,满足此类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许昌学院开设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机电创新设计实践》《工程项目管理》等十余门工程训练课程,构建形成了立体化、分层次、多模块、开放式的课程体系。“122+X”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通过了河南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验收,并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菜单式”“项目化”打造实践课程

  指导教师选定内容,学生按“标准”操作,这是当前很多高校工程训练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暴露了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昌学院积极推出“菜单式”工程训练内容,打造“项目化”实践创新课程。

学生参加校内技能竞赛

  通过工程训练课“X”,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接触带有挑战性、高阶性特点的高级工程训练内容。中心针对大一学生开设智能小车、光立方设计、Solid Works建模及仿真等课程,针对大二以上年级学生开设虚拟仪器、智能制造、PLC及嵌入式开发等进阶性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

  不局限于学校,中心还与相关企业共建校企合作育人基地,采用“产学合作、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带领学生参与到真实项目研发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实题实做”的舞台。中心承担了许昌市烟草专卖局的烟分类识别系统的开发任务,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解决了条烟分销过程中由于种类过多人工分拣低效的问题,提高了分拣效率。近年来,学生参与的工程项目有数十项,在项目实践中,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主动学习、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谭敏)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