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水木湛清华 奋进新征程

2023年06月19日10:00

来源:河南日报

  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其前身的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建校以来,清华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走在社会进步前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和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对学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水木清华滋润了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了30余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肩负使命,追求卓越

  清华大学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坚守育人初心,在实践中确立了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理念,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动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设置,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清华传统,落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现代大学文化。积极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全球布局,与一批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对全球性重大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延揽海外名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交换、主办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显著地促进了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校园建设,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清华大学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统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增加课程挑战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养成高尚而独立的完整人格,培育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清华大学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着力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深化卓越工程教育改革计划,面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4年,清华大学成立“通识教育实验区”新雅书院,探索本科书院制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中强调小班教学、高挑战度、深度学习、经典阅读、充分研讨、学科交叉、师生互动等。传承“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价值、能力和知识基础。2020年,学校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全方位落实“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2021年成立求真书院,旨在培养数学科学领军人才。2022年成立为先书院,进一步深化工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2023年成立秀钟书院,着眼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引领中国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清华力量。在强基计划的专业设计中,基于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注重既突出基础学科专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又与当前国家在前沿领域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努力为实现我国在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自给自足的战略目标提供来自清华的解决路。

  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

  在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清华大学将招生工作的定位和承担的使命进一步明确,提出“招生工作必须助力教书育人,必须服务国家战略,必须力促教育公平”,将招生工作统一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全方位落实“招生服务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就是培养”的清华招生理念。  

  多年来,清华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结合国家和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招生选拔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推进“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计划,特别关注农村优质生源,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招生”。本科招生类型包括高考统招、强基计划、自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保送生(外语类和竞赛类),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物理人才攀登计划,以及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艺术类、定向生、飞行学员班等。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