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杰 代娟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6月,在新乡,约有5.7万名高校学生毕业,即将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从肇始于1922年开办医学教育的新乡医学院前身——惠民医院护士学校开始,百余年间,新乡相继形成完善的理、工、农、医等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拥有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8所本科高等院校,4所高职高专院校,是我省除省会郑州外,本科高校数量最多的地市,位居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之首。
丰富的科教资源,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创新校地合作模式——
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如何将新乡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乡市充分发挥驻新高校资源、人才、平台优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原农谷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校地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路径,实现共赢发展。
以“构建新型校院地合作体系,实现产教融合、共生共荣”为理念,2019年底成立了新乡人才战略联盟,加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在新乡相关平台、企业的转移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到新乡产业平台、科创园区创新创业等,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新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共建高能级科创载体,汇聚创新资源。新乡市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科技创新港,助力河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创建,着力打造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的支撑点、中原科技城建设的助推器;充分利用高校创新资源优势,坚持“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发展理念,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智慧岛”。
校地双方打通“政产学研用”链条,在新乡联合打造河南电池研究院,建设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中试基地、河南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校地企协同创新体系,出台意见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快成果转化。
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组建校企合作组织和推动校地产业共建等模式,新乡依托高校资源创新人才共育共享模式,助力产业升级。
探索教育医疗合作路径,夯实民生保障。新乡还与河南师范大学签署基础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着力培育一批人才队伍,全力打造一批优质学校。与新乡医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达成10个方面合作意向,共建医疗卫生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首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在新乡成功举办。截至目前,高博会已举办五届,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优势以及新乡、河南特色资源优势,搭建了一个聚集人才、资金、项目等国内外创新资源,畅通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通道的大平台,成为新乡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细化招才留才措施——
用真情出实招吸引大学生就地就业创业
目前,新乡全市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3万余人,每年约有近6万名毕业生。他们,是助力新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富矿”。
“毕业季不仅仅是告别季,也是‘学成新乡,创业新乡’的另一次起航。”新乡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乡见证了万千高校学子的成长成才,势必用真情实意和最大诚意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人才工作是系统工程。新乡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通力合作,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全市人才工作布局充分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走活人才工作“一盘棋”。
新乡市优化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人才服务模式,让广大人才“少跑腿”,尽享网络一体化服务,成立人才集团,建设高端人才社区,助力人才安居圆梦。聚焦解决青年人才来新“第一步”短期住宿问题,新乡市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和创新创业需求,配套一批“青年人才驿站”,对拟到该市就业或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一次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和综合服务。目前,已在各县市区筹建人才驿站35个、可用床位近3000个。
去年起,新乡市委组织部联动新乡人社、教育、科技、工信、住建等部门,在省市相关政策基础上,优化升级了10条暖心举措——
为到新乡企业就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双一流本科生及本科院校的部分毕业生(统称为“青年英才”)给予每月1000~2000元的生活补贴;对到新乡企业工作的青年英才给予2万~10万元的购房补贴,同时可向住建部门申请公租房;为到新乡企业就业的青年英才免费办理旅游年卡;对“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内生活补贴按学历类别可享受每月2500~2700元,并给予每名服务期满6个月在岗人员一次性安家费3000元;对实名登记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单位,见习期发放生活费,标准为本市最低工资的80%;为毕业年度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每人2000元求职创业补贴;为符合条件的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5000元创业(开业)补贴;对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以及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高校毕业生留新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为3年;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孵化一户企业运营1年并带动3人以上就业的,按照每户不高于1万元/年的标准对孵化基地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