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国宝33丨东周郑国编钟

2022年09月04日18:2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作为先秦雅乐的主体,编钟乃众乐之首,在青铜乐器中,它流行的年代最久、地域最广,既可在喜庆的场面助兴于宴飨,又可在肃穆的宗庙奏响祭祀神灵的雅乐。同时,还是统治阶级身份、等级和地位的象征。

  这次推出的“指尖上的国宝”是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郑国东周祭祀遗址编钟,于1996年河河南新郑金城路祭祀坑出土,属于春秋中期青铜乐器。通过虚拟数字技术赋能,这一次您可以亲手敲响千年编钟,还能演奏乐曲《友谊地久天长》《彩云追月》,还不赶紧来试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安卓系统需在微信设置选项中点允许横屏,才能参与互动哦。

  打开置顶的蓝色链接后,按照以下示意图进行演奏——

  郑国东周祭祀遗址编钟包括镈钟4件,通高34.40~25.80厘米,铣长27.30~20.70厘米,舞修18.70~14.40厘米。钮钟20件,通高29.10~14.10;铣长23.70~11.20;舞修13.50~6.30厘米。这批编钟的出土,为寻觅湮灭已久的“郑声”的音乐特征和风格,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春秋时期,各种世俗“新乐”兴起并日渐隆盛,对雅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郑卫之音”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郑卫之音”即“郑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音乐,实为商族音乐的遗声。风格热烈奔放、生动活泼,富于浪漫主义气息,较多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春秋以来,在“礼崩乐坏”局面下,日益扩大,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总策划:万捷 马萧林

  监制:张得水

  项目执行:霍锟

  音乐:王浩 付洪玺 王璟 黄汉星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