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盉,古代调酒器,一说为水器。流行于商周之际,商代盉主要用途是盛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现藏于郑州博物馆的弦纹铜盉,出土于郑州熊耳河。商代,高22.2厘米,流长5.3厘米。腹身呈分裆鬲形,深袋空足,其上无盖,封口,呈穹顶隆起,顶前斜伸出管状长流,流口粗而根部细,流后穹顶开有鸡心状口,后侧置弓形鋬。盉上腹部饰三周弦纹。
商代二里岗期的铜盉数量不多,基本造型均相同,即袋状三足与管状流,且袋足比夏代的粗肥,整体上略显胖矮;装饰方面,顶部流两侧多饰两个对称的圆泡(或乳丁),与流共形成一组抽象的兽面纹;颈部饰以带状的兽面纹或弦纹;其铸造方法也和同时期其它器物常用的浑铸法不同,采用拼接嵌铸的方法。商代后期,青铜盉的造型趋于多样,纹饰也变得繁缛复杂,主要有鬹形盉、壶形盉等,甚至还出现了四足方体盉。西周时期,盉的发展达于极盛,并在商代造型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青铜盉流行时限较长,一直延续到东周战国时期,未曾间断。
本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注:第九届“博博会”期间,将连续播出4天)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