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探索之旅|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农业博物馆

2023年05月28日23:14

来源:大河网

  中原农业博物馆坐落于河南农业大学文化路校区,紧邻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总建筑面积8400多平方米,目前是中原地区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农业博物馆。

  博物馆目前收藏有植物标本10万多份,涉及近200个科,1200属,4000多种植物,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植物种类的70%以上。收藏有昆虫标本15万余号,涉及26个目,近400个科,5000余种,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已知昆虫种类的60%以上。收集有动物标本3000多件,其中鸟类标本110余种,占河南已知鸟类的60%。收藏有土壤标本400多个类型。收藏有农业文物和校史资料、图片等1万多件。

  我馆现展有吴绍骙先生译作《遗传及其变异》、科研手稿4册、培育的优良作物种子、教学实验及活动照片19张及吴绍骙先生塑像。

  吴绍骙(1905年2月12日~1998年3月30日),农业教育家和作物育种学家,中国玉米育种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最早提出根据自交系类型异同或亲缘远近合理配制玉米双交种和选二环系的原则;50年代初在国内倡导玉米品种间杂交种和综合种的选育利用,并采用异地培育法以加速世代进程,为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8年11月,在美国留学的吴绍骙先生为了抗日救国,等不及参加博士学位授予典礼,放弃了明尼苏达州良好的研究条件,避开日寇封锁,绕道香港、河内,经昆明回到祖国,将所学的科技知识奉献给祖国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南京金陵大学的盛情,毅然来到河南开封,受聘河大农学院任教。1950年加入民盟。在工作中,他亲眼看到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为国家民族谋富强,亲身感到共产党依靠知识分子,尊重科学技术,思想深处萌发了由追随共产党到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当时毛主席指出“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在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上,吴绍骙先生做出了三个非常突出的贡献,一是在国际上第一个用田间实验的方法证明了杂交育种优势理论;二是在我国第一个把杂交育种优势理论运用到玉米育种领域。三是在国际上首创了作物异地培育理论,开辟南北穿梭育种的先河。南繁育种使作物育种时间缩短了一半,随即普及到水稻、花生、蔬菜等作物的育种。现在全国70%农作物的培育都在运用此理论。袁隆平院士曾评价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育种。”

  吴绍骙先生在学术界已取得了如此成绩,又是民盟主委,在文教界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中也有极高的威望。对照党员条件,吴老先生已经具备了入党的资格,但是党组织更需要他在党外发挥作用。他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安排。

  吴老先生一生从未放弃对党的追求。他在85岁、88岁、92岁高龄时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强烈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终于在92岁高龄时,期待了半个多世纪的吴绍骙同志,在病房举行了入党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更加忘我的工作。甚至把93岁生日的祝寿会变成了学术研讨会。但这也成了吴老先生最后一次召集会议,仅一个月后他溘然离世。

  49年弘农爱国,60载入党梦想,吴绍骙先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忠诚与担当”。1998年3月30日,一代科学家的奉献人生落下帷幕,在吴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一面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整洁地覆盖在先生的遗体上。当日,一场春雨洒向中原大地,仿佛中原农民对失去一位恩人的痛惜,更像是上天以这种方式对这位大国脊梁深情地送行。

编辑:鲁玲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