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祠作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集张仲景文物保护、中医文献收藏、文博陈列展览、民众祭祀纪念为一体的医学人文 旅游胜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7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为全国仲景学说分会秘书处办事机构;2015年被南阳市授予南阳医德文化教育基地;2015年被河南省省委台办授予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2016年10月医圣祠与北京、河南、南阳三地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创建仲景书院;2016年创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2018年8月创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被授予南阳市慈善文化教育基地;202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2022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医圣祠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仲景文化合作共建单位,是河南省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单位,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医圣仲景国际南阳论坛”主体活动场所,是南阳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医圣祠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温凉河畔,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整体建筑布局严谨,中轴对称,精巧别致。大殿、过殿、拜殿、仲景墓、春台亭、秋风阁、仁术馆、广济馆、仲圣堂、六角亭、医圣井等是医圣祠的主要景点。祠内镌刻有上自伏羲、神农、黄帝,下至清末,中国历代名医人物画像石刻114幅, 是我国现有最多最全的历代名医石刻画像碑廊。馆藏器具文物104件 (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其中藏存的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木刻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医圣祠,有很多历代名家题写的碑刻、楹联、还有匾额等等,它们跟这里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反映了医圣祠的发展过程,仲景医学思想、学术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反映了后学及社会对先哲的敬仰之情。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深深地怀念着医圣张仲景,前来南阳医圣祠拜谒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百姓自发到张仲景墓前焚香祈祷,朝拜医圣,祈求健康平安,迎福纳祥。在位于医圣祠中庭的张仲景墓,方形砖墓四角上的石雕羊头,被游人抚摸得光滑可鉴。南阳民间流传着“摸摸羊头,百病不愁”的谚语,“瞻仰医圣”“摸羊头”“接圣水”,这既是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也寄托了对医圣的崇敬之意。每年正月十八,医圣祠皆举行盛大的民俗祭祀纪念活动,全球华人和中医学子在医圣祠祭拜医圣张仲景,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中华医圣的慎终追远、高山仰止之情。医圣祠作为“中医祖庭”、“祖国医学圣地”,是集仲景文物保护、中医文献收藏、文博陈列展览、民众祭祀纪念为一体的医学人文旅游胜地。
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纪念张仲景的主题馆院,医圣祠历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多次损毁、修缮,2021年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建设工程:2021年3月18日,医圣文化园项目正式动工,以医圣祠为核心龙头,建设占地689亩的中医药文旅综合园区。
医圣文化园园区规划总体控制范围为:仲景路以东、建设路以南、明山路以西、新华路以北,共689亩。其中一期工程为仲景路以东、建设路以南、烟厂北墙以北、汉城河以东区域,建设“文化传承”区,包括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张仲景博物馆)、仲景大殿、医圣广场、仲景论坛永久会址、仲景书院、国医馆、中医药体验馆、坐堂行医馆、方草园、医林会馆、医圣祠历史十八大景观、医圣祠文物保护规划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实现朝圣拜谒、展览展示、研学问诊、学术交流等功能,于2021年3月份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两年。其余建设范围为二期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建设内容主要为游客服务中心、仲景国际交流中心、功能性园区建筑、医圣文化街区等,重点实现会议会展、康养体验、中医药产业导入和研发等功能,该区域项目以经营性为主,力争通过经营性项目市场化开发建设收益反哺公益项目。
眼下,在医圣文化园建设工地上,高高的塔吊竖立,一期项目中的“仲景书院”、“仲景论坛”、综合楼主体等建筑已经封顶,将于今年开园。
医圣文化园以“汉风汉韵”为基调,在细节上还原明清医圣祠的历史文化记忆,凸显医圣祠的唯一性和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的坐标价值,将成为南阳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高地的人文新地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园建设,市委书记朱是西多次听取文化园项目汇报,强调要拉高标杆、追求一流,突出特色、彰显文化,努力把医圣文化园打造成为我市的文化地标,推动仲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