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探索之旅|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2023年05月27日23:36

来源:大河网

  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建设并开放的全国第三家国家方志专业馆,该馆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入口处,建筑造型来自成语“水到渠成”,外观以水为形、以南水北调渠道为意,俯视整个建筑为“如意”形状。区域总占地面积300亩,主体建筑占地23.4亩、建筑3层、高23.9米、面积1.6万平方米。该馆以方志史料为基础,融入演艺、交互、体验等现代展陈手段,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全景式记录和表达”,是集收藏、展示、编撰、研究、开发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具有浓郁南水北调特色的国家级专业展馆,记录了南水北调几代人的擎画设计、几代人的接力奋斗、几代人的甘于奉献。

  该馆自 2021 年 7 月 1 日开馆以来,已正常运营两年以上,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基地先后被评为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学基地、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研学基地、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教学部校外实训基地、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焦作市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焦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南水北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双拥共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南水北调分馆包含室外、室内两大展陈空间,旨在打造内外联动、多点串联的南水北调主题文化空间。

  室内展陈包含:序厅、基本陈列厅、专题展厅等空间。以水为线索,形成基本陈列厅和文脉纵横、和谐征迁、复兴之水共四大主题篇章。

  室外展陈包含:穿黄工程盾构机、沙河渡槽提槽机及其他大型施工机械展陈。馆外机械展陈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与馆内布展相呼应,形成了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展览效果。

  本馆集中展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题内容,如我国古代 12 位治水名人、近现代水利工程奠基人、现代著名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建设者们的故事。

  中国古人调水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治水、调水工程奇迹,也涌现出一批治水、调水名人,如大禹、孙叔敖、李冰、林则徐等治水名人,他们不仅奠定了我国的水利基础,而且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志士。

  如今,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顺利通水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攻坚克难、匠心铸造。一渠清水,承载着一部厚重历史,凝结了上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数十万建设者的匠心,还有四十多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室外展示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所使用的“黄河号”盾构机矗立在馆舍北侧。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外维修机构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条件:维修人员工作一个小时,工资 10 万美元,并且不能限制维修期限。也就是说,不管维修多长时间,外方不能保证,中方不得干涉,这是一个典型的霸王条款。

  靠人不如靠自己!工程指挥者断然拒绝了国外维修机构的无理要求,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选派技术人员到海军工程大学学习带压进仓技术,会同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经过 8 个月的努力,最终成功修复了盾构机维修费用由每小时 10 万美元降到了 500 元人民币。

  依靠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的科学家精神,先后攻克了 7 项国际技术难题。2010 年 6 月 22 日,全长 4250 米的两条穿黄隧洞顺利贯通,南来之水终于穿越黄河天堑,得以继续北上。与此同时,我国突破层层技术封锁,大量进行技术创新,加快盾构机自主研发步伐,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军者”的快速升级。如今,“中国制造”盾构机已走出国门,创造了国际市场的传奇。

  在南水北调工作中,焦作市忠诚担当,积极作为,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为保一渠清水北上,2009 年总干渠征迁时,焦作举全市之力,完成城区段征迁 2440 户、9317 人,拆迁房屋 52.38 万平方米,为南水北调如期通水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鲁玲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