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50年来首个大型保护工程,卢舍那曾身披金箔》直播简介
一、直播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石窟寺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12月,《“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发布后,龙门石窟适时启动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
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段,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摩崖像龛。2022年4月,该工程进入关键阶段,作为时隔50年再次启动的大型保护工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此次直播活动突出三项“首次”,即首次通过直播镜头同卢舍那大佛头部近距离接触;首次从历史、科技等多维度对保护工程进行探访;首次披露保护工程中的重大科研成果。
二、直播流程
此次直播活动,最大的难度在于保护工程的主要作业面在距离地面二三十米的高崖上,仅在地面直播无法展示保护工程全貌。
为了呈现更好直播效果,直播团队同龙门石窟研究院多次深入沟通、反复策划,专门优化脚手架搭建方式,让主播、摄像与专家一同登上保护工程作业面,带观众沉浸式近距离接触卢舍那大佛,共同见证这次百年一遇的大型文物保护工程。
在优化传播流程上,直播团队运用了全链条内容生产模式,即“前宣视频+预告海报+现场直播+微博话题+抖音短视频”的多媒体矩阵式传播,按照前期预热、直播信号全网分发、亮点信息二次传播的流程推进,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社会影响
此次直播活动,受到众多中央、省级媒体的关注,中国文物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新闻广播、洛阳广电融媒等视频号,以及腾讯新闻、顶端新闻、晋行记、中国移动“和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对本次直播活动进行了同步转播,直播联动平台达30家以上,单场在线观看人数达20万以上。
直播画面一接通,无数好评便纷至沓来:“在悉尼的暴雨中观看龙门的直播,心里感到十分宁静。”“太震撼了!第一次近距离瞻仰卢舍那大佛!”……随后,由直播团队创建的话题#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曾身披金箔#登上抖音热搜榜,“掌上洛阳·洛视频”抖音号单条视频点赞2.1万次。
本次直播活动,也是“云上龙门”系列直播中的重要一场,该系列直播自2022年4月份启动后受到广泛关注,直播团队还走进全国其他重要石窟寺,让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等世界文化遗产“牵手”,并联动新华社、央视频以及河南、山西、重庆等地媒体共同宣传石窟寺文化。据统计,推出的系列直播以及相关视频、文图等产品全网累计阅读量已突破2.2亿次。
《龙门石窟50年来首个大型保护工程,卢舍那曾身披金箔》直播文字
主播李玉丹: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掌上洛阳客户端主持人李玉丹,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这里是龙门石窟研究院和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推出的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您可以关注龙门石窟研究院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b站号、掌上洛阳客户端洛视频视频号观看直播,洛阳晚报同步开设专栏,为您带来持续报道。今天我们特别请到了龙门石窟研究院马朝龙主任和高丹老师,带我们一起探秘50年来龙门石窟第一次大型保护现场和卢舍那大佛身披金箔的故事,我们掌声有请马老师和高老师来给我们屏幕前的直播网友打个招呼,好吗?
马朝龙 :
大家好,我是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的马朝龙。
高丹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龙门石窟研究院陈列展示中心的高丹。
主播李玉丹:
好,欢迎两位老师,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可不可以请高老师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高丹: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们大卢舍那像龛的面前了。我们大卢舍那像龛它在龙门的窟龛编号是1280,在开凿的时候,大家可以顺着我们的镜头看一下,它摆脱了这种窟室的桎梏,而是把山体劈成了一个门型的平面,来雕刻摩崖造像。这里东西的进深达到了38.7米,南北的宽度是33.5米。
经过我们的实际测量,本尊卢舍那大佛从发髻的顶部到台座的下方,高度是17.14米,两身菩萨的高度在13米,两个弟子、天王、力士的高度在10米左右,所以观众朋友通过我刚才向大家讲述的数据,就可以感受到大卢舍那像龛当之无愧的是我们整个龙门石窟群规模最大的那一个。
那么在佛座处我们发现的碑刻题记,为我们解读这个大像龛就提供了许多的信息。我们从这个题记中可以得知,大卢舍那像龛它主要是由大唐的高宗皇帝所创建的。武则天在咸亨三年的时候,公元672年捐出了2万贯的脂粉钱,来加速大像龛的工程。整个大像龛闭工的时间是在上元二年,就是675年的12月份。
主播李玉丹:
好,谢谢高老师的简单介绍,我刚才听完您的介绍之后有一个疑问,武则天捐的2万贯脂粉钱,相当于我们今天是多少钱?
高丹:
2万贯,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人民币600万元。
主播李玉丹:
哇,那建造这样一座宏伟的石窟,确实是出资不小,因为这2万贯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高丹:
对,是的。
主播李玉丹:
我们今天看到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大像龛已经被很多的绿布所包围住了,我们能不能请马主任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包围住的工程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马朝龙:
好的,目前大家看到我们前方的高高的脚手架,就是我们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的工程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
其实早在50年前,上个世纪70年代,奉先寺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长期地质营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危岩体崩塌的严重病害,然后造成了其中包括南壁的天王力士身体表面4吨的石块坠落地面,我们大佛卢舍那大佛的底座及手臂已经荡然无存。另外大佛的头部,左部脸颊也存在5厘米左右的宽的裂隙,令人触目惊心。另外还很多造像都摇摇欲坠,令人处于一个比较担忧的境地。
所以说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所以在1971到1976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龙门石窟实施了奉先寺保护抢救工程,这也是石窟界的第一个大型保护抢救工程,它其中采用了我们地质工程中的锚杆加固和化学灌浆技术,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我们是采用的环氧树脂加固微岩体的技术,获得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这也是很大的荣誉。
另外我们这项成果也在全国石窟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们看到的整个卢舍那大佛,包括整体的造像它的面貌,就是这个时期保护修复完成的。
主播李玉丹:
好,听到马主任的讲解,我们明白,其实龙门石窟这样的民族瑰宝正是靠着我们代代的龙门守护人,才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孙能够看到,让我们可以看到昔日大唐盛世的繁华,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到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滋养,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马朝龙:
是的,所以说我们目前在欣赏我们精美造像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我们老一辈文物工作者所作出的艰辛和努力。
主播李玉丹:
好,那我现在真的是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它的近容到底是如何了,我们能不能赶紧去出发。
马朝龙:
好的,但是咱们要做好安全防护,大家还是要履行一下我们的安全手续,请。
主播李玉丹:
我们这样的安全流程是什么?您能给我们讲一下吗?
马朝龙:
首先我们要进行一个大家安全的须知,然后还要进行安全的登记,所以说需要您来进行签字。
安全负责人:
我们在这登记一下,对签字。里面有一个脚手架的安全规程,还有安全须知,我们看一下在上面需要做一个签字。
主播李玉丹:
好,谢谢。那接下来我们是要戴安全帽是吗?是这样带?好,谢谢您。好,那我们事不宜迟。哎,还有手套要戴。好,这样我们的安全防护措施是不是就算是做到位了。
马朝龙:
对的,然后咱们就开始可以到上面近距离的接触我们的工程现场,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主播李玉丹:
好,谢谢您。来请。
老师我特别想问一下,我们现在的保护工程和50年前的那次保护工程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区别?
马朝龙:
两次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次的保护工程是近年来我们在保护工作中通过监测到的一些数据显示,奉先寺存在着渗漏水和危岩体的病害,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就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我们龙门石窟研究院组织实施了奉先寺渗漏水治理和危岩加固的工程。
这个工程是从2021年的12月开始,然后是主要是对本体的危岩体和渗漏水来进行一个治理工程。它和上次的区别,我们上一次70年代的工程是主要进行文物本体的抢险加固和保护修复为主。我们这次的工程主要不涉及文物本体,主要在我们奉先寺区域的外围,实施了危岩体加固和渗漏水的一个治理工程,这是这次两次的根本区别。
所以我们的工期计划是270天,但是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有可能在我们今年的6月就把工程提前完成,也就是提前完成咱们的工作计划。
主播李玉丹:
所以盛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修复完成之后的卢舍那大佛的一个真容了。
马朝龙:
对的,我们到时候这些脚手架将拆去,重新恢复咱们原有的景观,也欢迎到时候大家来参观,来指导。
主播李玉丹:
好。来,您请,我们就赶紧近距离的去看一下我们卢舍那大佛的真容。
我们要提前跟我们直播前的网友们说一声,为了保证我们上去的安全,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脚手架搭建的整体的一个状况,我们在上楼梯的过程当中是会保持静默的,大家可以沉浸式的体验一下爬脚手架的过程。
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才爬这两级,我都已经觉得气喘吁吁了。
马朝龙:
是的,我们每天要爬好几趟。
主播李玉丹:
真辛苦了。先喘一下。
马朝龙:
好休息一下。然后我问丹丹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面前的山体上有一道人工开凿的痕迹,我不知道您能不能看得出来呢?
主播李玉丹:
您要是不说我真是瞧不出来,因为刚才高老师介绍的是整个大像龛是劈山而建的,这不是一体的工程吗?哪里来的人工凿琢的痕迹,人工的不都是雕的石刻吗?
马朝龙:
当然除了石刻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保护设施。
给您指一下,这个位置就是我们龙门石窟一处唐代开凿的排水沟遗址。
主播李玉丹:
唐代开凿的,那是在哪里?
马朝龙:
就在我们对面的山体上它开凿的一道人字形的排水,我们前面看到的是人字的一撇,我们对面,北部是人字的一捺,它两道排水沟来形成了将山体的地表径流通过排水沟排到两侧来防止对奉先寺的直接的淋湿和冲刷。所以说这个是古人的一个很好的一个防水设计。
当然了我们这里面还有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也就是说,在我们上个世纪70年代对奉先寺进行保护的时候,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设计了人字形的排水沟。
主播李玉丹:
我们现在人设计的保护方式和1000多年前唐朝人的保护方式是不谋而合的。
马朝龙:
对的,大家是不谋而合。因为在76年,1976年,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埋藏于下面的千年的排水沟遗迹。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因为煤、泥土和碎石的淤积,所以就造成了排水沟的阻塞,也就失去了它的排水功能。但是当我们的人员在施工的时候,经过我们的清理就发现了排水沟的痕迹,它全长120米,然后宽60公分,深度大概50公分左右,依据山势而修建,然后我们重新对它进行了清理和加固之后,它又完好的发挥了它的排水功能,所以说我们目前用的排水沟还是我们唐代修建的排水沟。
主播李玉丹:
那看来不仅我们文化遗产是一种传承,我们的文物保护也是一种传承。
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这里是龙门石窟研究院和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为您推出的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您可以关注龙门石窟研究院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b站号、掌上洛阳客户端、洛视频视频号观看直播,洛阳晚报同步开设专栏,为您带来持续报道。
好,我们现在所在的二级平台极目远眺,看到了龙门山色,其实也是洛阳著名的景点之一。看到这些景色的时候,我不禁想问一下同为女性的高老师,我觉得站在这里的人都难免有一点浪漫主义情怀,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高丹: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大像龛所在的地理方位,大家跟着我们的镜头,我们来一起眺望一下,我们大卢舍那像龛他是傍山临水,大家可以看到他是坐西朝东的一个方位,太阳出来的时候,阳光正好就普照在我们大卢舍那像龛上面,我们顺着镜头向东极目远眺,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眼前是一个什么样的风光,你看水天一色,碧波荡漾,青山如黛,这个画面就曾经出现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他就是这样描述的说“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就是来到这个地方就会让你忘却烦恼,忘却忧虑。所以你看大像龛面对的自然风光环境是不是特别的好。
主播李玉丹:
真的是。我刚才来这儿的时候,只是觉得在像龛之前有一种静谧庄严之感,但听老师这么一描述,就觉得这里又多了一份惬意和舒适。我不禁很想问一下,难道我们先人当年开凿大像龛的时候,就是看中了这块风景好吗?马主任您能不能帮我们解答一下这个疑问?
马朝龙:
好的,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奉先寺区域的岩层地性,地质属性它所决定的,因为奉先寺这个区域它的地势较高,然后距离地面有20米,它的落差也比较大,达到了40~50米,这属于我们石灰岩里面的巨厚层的灰岩。然后所以说它就适合我们来开窟大的造像,然后这个地势又比较高,看起来比较雄伟壮丽,同时这个位置是龙门石窟岩体最好的区段,也就是我们龙门石窟的核心,C位。
主播李玉丹:
我算是明白了,我们的先人不仅讲究浪漫主义情怀,也要讲究实用性的一个功能。刚刚听马主任讲到说奉先寺,我很想问一下奉先寺为什么在这里大佛又叫卢舍那,就是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呢?
高丹:
好,我们给大家解答一下,我觉得肯定很多的观众朋友们可能也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明明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大像龛,为什么跟寺院联系起来?奉先寺它实际上,我们刚才讲到大像龛完工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上元二年,就是675年,大像龛这个工程就竣工了,到679年的时候,唐高宗敕令在我们龙门西山的南段来建皇家寺院,奉先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大卢舍那像龛,后来就隶属于奉先寺来管理了。当时在这儿住的还有僧人,然后也有僧人在这个地方进行一些日常的洒扫供养。这个寺院我们过去也做过考古发掘,还清理出了大型的佛殿的基址,出土了很多很精美的佛教造像。
关注我们龙门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们过去举办展览的时候,有很多唐代特别美的佛教造像,有许多就奉先寺的遗址我们发现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的时候,诗圣杜甫,他在来到龙门的时候,就是在奉先寺僧人的陪伴下游历了这里。 晚上他住宿的地方就是奉先寺,而且还在这题了一首诗叫《游龙门奉先寺》,这个寺院大概是在元末的时候被毁掉了。
主播李玉丹:
我们现在就对奉先寺和卢舍那有了一个更完整的了解。我们既然都已经走到这儿了,我们何不往前再探一步呢?
高丹:
我们继续靠近看。
主播李玉丹:
老师小心头。
老师你手上拿的这是什么?
马朝龙:
猜一猜。
主播李玉丹:
猜一猜,感觉,锯齿状的,难道是这样子拿,但您这样吊着的时候我真是猜不出来,反过来我觉得比较像草的形状。
马朝龙:
这个区域上面有我们这个岩石,这是我们文物保护的一个措施,请您仔细找一找这个周围有没有我们这种设施呢?
主播李玉丹:
我们头顶上好像就有一个。
马朝龙:
对的。
主播李玉丹:
它好像是绕了一整圈。
马朝龙:
对。这是我们一个防水的,我们称为滴水岩。
主播李玉丹:
它好像是贴上去的
马朝龙:
对是的,所以说我们在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我们的可逆性,也就是说在利用它的保护,在过程中它是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对我们文物的干扰,然后它的又具有我们随时可以把它来进行更换或者是调整。
主播李玉丹:
随时进行更换和调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架在这个上面。
马朝龙:
对.我们根据他的情况还可以调整,下一步的进行调整,然后又不改变我们文物的这种原状,所以说符合我们文物保护的原则,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主播李玉丹:
我明白了,就相当于我们买一件衣服上面有一个假领子,我随时可以拆卸,随时可以去洗掉领子上的脏东西,然后也不至于弄坏我整件衣服的一个整体的造型。
马朝龙:
很好的比喻,也就是说一个小的办法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主播李玉丹:
我注意到您身后这个地方有三个字叫神仙洞。如果是我们平常来这里参观游览的话,真的很难注意到这么高的位置居然有一个洞窟,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马朝龙:
它的名字叫神仙洞,大家看到一个入口,很小的位置,实际上内部是别有洞天的,它的大小有120平方米,然后它的高度是3.6米,是我们龙门石窟的一个天然的溶穴。它的作用就是说,是长期历史在溶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溶洞,它的对于我们奉先寺的保护也有它的积极意义,一个是它的对我们南侧的渗水它起到一个拦截的作用,然后下面有垂直的入渗通道,然后可以将一些渗水,然后通过它引流到地面,然后来离开我们的文物本体,当然它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说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在内部支护了9条直径,边长为1米的9条立柱来对它进行支护处理,目前起到了也是比较好的这种效果。
主播李玉丹:
除了我们每一个守护人对龙门石窟进行的保护,我们龙门石窟自己对自己也有一个自我保护。
马朝龙:
对的。这些工程都在里面,也不容易看到,但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不能到里面一探究竟,但是下来有机会,我再带大家到里面去深入的了解我们的神仙洞。
主播李玉丹:
非常期待。那我们接着往前走吧。
刚刚您提到的龙门石窟的保护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去防水,为什么防水对我们龙门石窟这么的重要?
马朝龙:
因为水在我们文物保护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病害来讲,一个比较重要的病害,它在我们文物保护中对我们石窟特别是石质文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比如造成了我们洞窟的渗漏水,然后它可以造成直接冲蚀我们的文物表面,然后还有造成的溶蚀,它带来的一些盐分的危害覆集在我们石窟文物的表面,另外它还可以造成我们洞窟内部的湿度增加,然后引起加速石窟的风化,还有苔藓的生长等等,给我们文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说也是我们长期来进行治理和来防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主播李玉丹:
好,既然防水这么的严重,为什么奉先寺或者说我们的卢舍那大佛是在这样的一个半开放的状态所存在的,这样岂不是保护起来它很有难度?
马朝龙:
是的,但是您看到了我们奉先寺,它实际上开窟的形制是一个特殊的选择,大家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奉先寺是一个u型的一个窟龛结构,它是一个半露天的状态。
主播李玉丹:
半露天?
马朝龙:
对,您看这个地方是我们的崖壁面,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像龛,我们的卢舍那大像龛它是处于崖体的保护之内,也就是说雨水的冲蚀不能直接到达大佛的表面,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主播李玉丹:
就相当于开窟造像的时候,我们就给这个佛像本身造了一个房檐,用这个山体。
马朝龙:
是的,它就是一种古代的很朴素的保护意识,然后在奉先寺这个区域之内,然后说就是在这个区域之内,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小的气候,由于洛阳,我们东北风比较多,所以说造成除了南壁之外的造像损毁比较严重,但是其他区域的还整体保存良好。
主播李玉丹:
好,谢谢您。
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这里是龙门石窟研究院和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推出的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您可以关注龙门石窟研究院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b站号、掌上洛阳客户端、洛视频视频号观看直播,洛阳晚报同步开设专栏,为您带来持续报道。
好,老师我们接着往前走吧。
这真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看到这样精致的景象。
马朝龙:
大家注意安全。
主播李玉丹:
老师我很好奇,真的在底下的时候我是完全看不到大佛头的后面有这么精美的造像,您能为我们讲解一下吗?
高丹:
好的。其实我们也是真的是得益于这次我们保护工程,我们能够爬上脚手架,能够近距离的去看到我们大佛背后的这么多的细节,我们在这儿,大家顺着我们的镜头,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已经跟我们卢舍那大佛的头的顶部基本上齐平了。
大家在镜头前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大佛,头的背后非常精美的头光,大家可以看到,你看它一周就是圆环,在圆环之内,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雕刻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七铺一佛二菩萨的造像。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造像的特点,这是因为我们刚才讲到这个工程它是唐高宗时期的,所以你看它造像的风格就是很典型的高宗时期的特点了,面容它是圆润的,双肩是宽厚的,两侧胁侍的菩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菩萨的身体它是有曲线的,你看,非常的婀娜,在头顶,大家往上看,这边就是我们的火焰纹的背光,大家看到背光是不是立体感非常的强?注意到没有?
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们,你可以仔细的来看一下,我们这个背光,整个的背光一直延续到了我们窟檐的最上方,大家可以看到它这个背光当时在凿的时候怎么凿?注意,这个地方它是要把岩石先凿刻出来,凿出来之后要把不需要的这块石头,要把它剔下去,剔下去之后然后勾勒出来这个边,然后让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火焰纹的阴刻线,就是显得它立体感非常的强了。
另外我们再看这边,大家跟着我们镜头往这边再走一走。我们大佛的身光处,它想要表现的是什么画面呢?在我们大佛的身光处,它是左右对称,雕刻了十六身的这个乐舞伎的形象。这16身现在目前保存的比较好的是有11身,他们手中拿的乐器我们统计了一下有8种,这8种乐器就包括了吹奏类、弹拨类和击打类。
我们眼前现在就有一身乐舞伎,大家定睛我们来看一下。因为有架子在我们前方,可能大家看的不是太清楚,我们镜头放在这不动了,大家通过我的讲解仔细的来辨认一下,这个地方的这是一身乐舞伎,他的手里拿的是笙,然后他的腿部大家看是自由的舒展的,披帛就在身后飘扬着,面部朝向就朝向我们的卢舍那大佛。
在它的身下,大家可以看到雕刻的图案是什么?这是云纹,就是大朵的云纹图案在它的身下,就说明它就是在天空中一边飞一边演奏。而且通过我们对佛背光处的乐器辨认,我们发现属于击打类的只有一件就是腰鼓,这说明什么?就说明佛背光处的乐队,他们演奏的乐曲肯定不是很激昂的,就这个乐曲它应该是很舒缓的。
所以大家想象一下在佛的背光处,飞舞的这组伎乐,他们有人在吹箫,有人在吹笛子,有人在敲打腰鼓,为我们演奏着美妙的佛国乐曲,就在我们的佛的背光处。
主播李玉丹:
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看到这些祥云还有飘逸的乐舞伎,真的是可以感受到仙乐飘飘的氛围。如果说第一期的万佛洞我们看到的是唐朝乐队,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看到的是唐朝乐团。这还是顶级的。
高丹:
对非常顶级的。
主播李玉丹:
老师,我其实注意到在我们这个应该叫背光对吗?背光处的这地方为什么会有几个孔?
马朝龙:
问得很好,观察很仔细,这些孔是在我们奉先寺开凿之后,后期给他加的有9间宫殿式窟檐的一种木构建筑,用来保护奉先寺作为一个保护性的木构建筑,它在历史上也发挥了很长时间的作用,还是很宏伟高大的。
主播李玉丹:
也是一处保护工程。
马朝龙:
对。它这个方孔是虽然目前这个建筑已经损毁无存,但是这些方孔他当年留下的梁孔的痕迹,在壁面上有很多这样方形的梁孔,大家可以看到方形的梁孔,然后地面同时我们的地面还有一些圆形的柱础痕迹,虽然建筑无存了,但是我们通过这些痕迹的话,还可以想象当年建筑的富丽和辉煌。
主播李玉丹:
除了这些保护工程之外,我们整个奉先寺还有哪些保护工程?
马朝龙:
除了这是古人留下的保护工程,当然在这过程中还有我们自己做的一些保护的小的项目,也请您参观一下。
主播李玉丹:
非常期待。我们自己做的。不会又是像刚才滴水岩一样,根本都让我看不出来吧?
马朝龙:
可以看到的,来,咱们马上就到。
目前,各位观众,我们是处于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头顶的位置,目前我们就是属于这个头部的位置,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头部后面因为奉先寺由于岩溶和裂隙的发育,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当然不能一劳永逸了。也就是说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有由于我们西壁岩溶和裂隙的发育,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渗漏水现象,比如我们的卢舍那大佛的头部和肩部的位置都有很明显的这种渗水情况,这些渗水有的流经到了大佛的身体的表面,造成大佛的表面颜色的不均匀和深浅不一,也是对外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就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保护处理。比如说,我们先看到这里有两道防水的沟用来,一个是环形的,一个是一个线形的,它们可以用来有效的防水,也就是说从壁面的流水,汇集在我们设的防水沟中,然后来让它导流到文物本体之外,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伤害。
这个排水沟也是我们用传统材质的石英石灰来进行处理,然后人工来修建完成的,同时在其他位置包括大佛的肩部,也有我们的这种排水设计,也是小办法解决了大问题。
主播李玉丹:
除了防水之外,我们的保护工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的注意吗?
马朝龙:
就是说在除了这些防水项目之外,然后我们奉先寺的保护工程历代以来都有它的保护工作。比如说在宋代就有专门有一些,我们奉先寺的碑刻题记,就记载宋代官方对龙门石窟进行保护修缮的官方记录,然后当时修缮了1万多尊造像,也是很大的一个工程了。
主播李玉丹:
除了这些之外,我注意到其实在我们大佛的头部有一些小的孔洞,这些也是因为水还是说风化所导致的?
马朝龙:
这些像龛都有一个是小的溶蚀孔,另外还加上一些风化的作用,长期的风化作用加上水的侵蚀来说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都是还是影响比较小的。
主播李玉丹:
我其实注意到在整个大佛的头部,它们的颜色好像并不是特别的均匀。来之前我们也跟观众朋友们介绍了说,今天我们要来探秘的不只是50年来第一次大型保护工程,还有他身披金箔的故事。我就很好奇,刚才我看了半天,这哪有金子的痕迹?
马朝龙:
这也是我们本次工程的一个意外发现,因为通过多种我们包括古代也好,现代也好,多种措施的保护,也虽然历经了岁月的侵蚀,我们在一些文物表面还能依稀看到彩色的分布,比如我们的弟子像、天王像,身体表面都有彩绘颜料的残存。
主播李玉丹:
所以相当于1000多年前唐朝人看到的它是身披彩色的衣服,有各种各样的装饰,而不是我今天看到的样子。
马朝龙:
是的,比现在的颜色更加多样,也是很可以想象当年也是很漂亮的。
主播李玉丹:
我真的是很迫不及待想要下去一探究竟。
马朝龙:
对可以的,因为这次我们保护工程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大佛进行调查的时候,在卢舍那大佛额头的位置发现了有经过我们的仪器检测分析有金,有贴金的残留。
主播李玉丹:
贴金的残留?我们赶紧去看看。
马朝龙:
对,当然很小了,我们可能肉眼看不到。
主播李玉丹:
肉眼看不到?
马朝龙:
但是我们的设备检测到了它的分布,这也是我们奉先寺第一次检测到金箔的残留痕迹,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下一步是我们一个还要进行深入的这种研究和分析。
主播李玉丹:
我们真的是非常期待研究的成果。
现在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因为主要是已经站到大佛头的耳朵旁边了。
马朝龙:
对这个位置很高,大家注意安全。
主播李玉丹:
感觉大佛头的耳朵比我人都高很多,对的。
马朝龙:
我们大佛的耳朵它的长度是1.9米,比我们一般的人的身高都要高。
主播李玉丹:
老师您先过。
老师您刚刚讲的金箔是在哪里?
马朝龙:
它的因为面积很小,就是在额头,额头这个位置,我们利用设备检测到了金箔,金的存在。
主播李玉丹:
在这个地方是吧?
马朝龙:
对。
主播李玉丹:
其实今天我们近距离,这么近距离地观看卢舍那大佛的头部的时候,其实能够看到它表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马朝龙:
对,当然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在我们这个大佛的眼的下部,还能看到一些红颜料的残留,仔细看的话还是保留的有红色的颜料,很难得的一个。
主播李玉丹:
真的是很难得的奇景。
在这里看到真的是非常的震撼,我们在下面看到的时候只是觉得他睥睨众生,但是在这里看到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威严,或者说恫吓到我们。
走在这里,我相信直播前的网友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有两个字,震撼。
高丹:
这个角度我相信大家都没有看到过,我们现在真的是直面卢舍那大佛了,丹丹我想问你,你觉得你在看到大佛像的时候,跟你再去欣赏一个小的佛教造像的时候,心理感受是不是特别的不一样?
主播李玉丹:
当然了。这就相当于巨人站在我面前和我去到小人国的时候,我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两个字,震撼。
高丹:
隋唐时期就是开始特别流行于造大像,大家知道其实在中国其他的地方,我们国家其他地方也有这种大的佛教造像,那么大体量的佛教造像跟大型的建筑一样,就是人们在面对它的时候,你都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这种震撼的感觉,每个人都会产生这种感觉,但是多多少少这种震撼还会带给大家一点畏惧,因为如果特别体量很大是吧?
就像我们卢舍那大佛一个耳长就1米9,比我们通常的一个男性还要再高,但是卢舍那大佛他没有给大家这种,你在看到他,你可能会有畏惧的感觉。我们在看到卢舍那大佛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你会感觉它畏而不惧,可亲可敬。我相信这个屏幕前的观众朋友有很多都来过龙门石窟,来看过卢舍那大佛,我们通过高高的台阶,你走上来之后,在看到卢舍那的瞬间,你会发现大佛用慈爱的目光在注视着你,你在不同的角度你再看它,你都感觉到大佛是在对我们微笑的,他的面庞上充满的就是那种感怜众生的精神气质。 所以在我们存世的大佛像中,龙门的卢舍那绝对是雕刻技艺最高超的。
主播李玉丹:
我真的是站在这里才发现老师您刚才说的,不论是哪一个角度看他,就是一个字,美。我真的很好奇,这样惊世绝伦的佳作到底是由谁来开凿的?
高丹:
我在这儿真的想隆重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凿石窟的团队就是这个强有力的班子。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到解读大像龛,我们是在佛座处发现的有题记,题记上其实记录的信息是很多的,除了记述了我们这个工程是大唐的高宗皇帝所建的,皇后武则天捐赠了脂粉钱2万贯,而且还告诉我们这个工程它的整个的参与的这样的一个班子,主要的负责人这个人是叫韦机,他在唐书中是有他的传记的,他这个家族本身韦氏就是关中地区的大家族,代有族人出仕为官,而且就是这个韦机他在工程建造上面是很有才华的,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师,他还参与设计了我们东都洛阳城,还有洛阳城的园圃,设计了很多的这样的一些建筑,他是正使,他的助手就是东面监上柱国樊玄则,这是我们的正使和副使。
这个大像龛它是佛教造像,所以又从长安有两个高僧过来作为佛学方面的指导,一个是实际寺的善导,还有法海寺的惠简,这两个高僧他们也参与了,应该这两个人是高宗武则天政权的拥护者了。
主播李玉丹:
这个惠简的名字是真的不陌生,毕竟我们上一期才跟着高主任的脚步去看过惠简洞,也被称为小奉先寺。
高丹:
对。关注我们直播间的朋友应该是还有印象。另外题记中还记载到了三个人的名字,就是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和姚师积,他们三个人应该是负责我们整个大像龛用工用料,保证整个大像龛的工程能够有序的来推进。而且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李君瓒参加完大像龛工程之后,还参与修建了紫桂宫,他在紫桂宫修好之后还在我们龙门,奉先寺就是大卢舍那像龛南面造了一个造像,上面写道李君瓒造紫桂宫平安回家了,说明这个人肯定,他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支料匠了,否则他们的名字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题记上。
但是大家想一想,这么大的一个大像龛肯定是千百人智慧的结晶了,这支非常优秀的团队,他们可以说真的是不负众望,用这种完美的设计,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为我们创造出了这么优秀的作品,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纪念碑式的造像龛。
主播李玉丹:
那不仅是大唐王朝纪念碑式的造像龛,也同时可以反映大唐盛世的国运昌盛,才能请得动这么多人来专门开窟造像,让我们千百年后的子孙可以看到昔日国运昌盛,泱泱大国的气度和风采。
我们刚才看到直播间的网友们非常的眼尖,已经看到我们摄影机对到对面的崖壁上的造像了,老师我们能不能挨着顺序一一为网友介绍一下,比如说前面的这4尊造像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拜托您给我们讲解一下。
高丹:
好,我们现在大家把镜头指向我们的北壁,在北壁上大家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这儿出现了四身等身高的立佛像,基本上高度在两米左右了。这些立佛像你看它这个风格看上去特别统一,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这个形象跟我们大像龛所在的造像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这些立佛像,它的时代是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跟我们大像龛其实不是一体的工程。那观众朋友们有没有疑问,这个皇家工程谁敢在这个壁面上补凿一些佛像呢?
我们在大像龛的这个地方发现有一块碑刻,告诉我们那个位置在哪,在我们大像龛的北壁,现在我们保护工程已经把它遮挡住了,告诉我们在唐玄宗的开元年间,以高力士和杨思绪为首的100多名宦官为唐玄宗造了这48身的立佛像。但是他们在造的时候肯定也考虑到大像龛的工程了。所以我们就发现他造的时候,虽然是对这个壁面造成了一些破坏,但基本上它对旁边的龛像还是有一些避让的,等于说是在我们大像龛的壁面上穿插雕刻了这样的一些立佛像。那么开元时期的佛像,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佛像的风格就变化了,所以大家用这个镜头给到我们立佛像,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你看它面部就是圆鼓鼓的,相对要比就像我们前两天刚看的是个万佛洞,还有我们惠简洞这个时代都要晚了,就是说它佛像的风格相对要更胖一些了。
主播李玉丹:
是,我看下巴上的褶也更多了。
高丹:
对。然后另外我们这个镜头给到菩萨,这个角度真的是很难得,因为平常大家都是在下面远远的远观这个菩萨。现在我们在这个角度来仔细地欣赏一下我们菩萨像,他头上戴的是花蔓冠,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宝冠雕刻出来的这种镂空的工艺,你就感觉它非常的精致,然后我们的菩萨他戴的是有耳饰的,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戴了一个葫芦形的耳饰,丹丹你发现他戴的时候耳饰是怎么戴上去的?
主播李玉丹:
他好像是给耳朵那钻了个洞,是不是?
高丹:
对,他真的就是像我们现在人佩戴耳饰一样,就像钻了一个洞这样挂上去了耳饰,然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配饰,脖子上戴的链状的这种项链。
大家可以看到,你看,仔细看一下,你注意到没有,这个地方它有这种菱形,还有这种长方形,注意到没有?阴刻线又这样勾了一下边,这说明这个地方它肯定是有镶嵌类的宝石,而且大家看到它身上的长长的璎珞,这个长缨珞,它就披挂在我们菩萨的身上,但是,不是那么简单的雕出来的。丹丹你发现了没有?他这个璎珞每一节都是有变化的。
主播李玉丹:
是。最开始好像是之前高主任讲过那种类似于连珠纹,然后下来好像是麦穗一样,再下来好像是穗子之类的。
高丹:
对。所以你看它雕刻的可以说是精雕细琢,不厌其烦,菩萨上半身是裸露,下束长裙,而且在这儿我还要让大家仔细看一下,你看他身上披帛这个特点,就是环了两道,注意到没有?这是我们高宗时期菩萨雕刻的很典型的特点就是这样的,在腹前环两道,这是高宗时期菩萨雕刻的特点。
主播李玉丹:
所以社会风尚也反映在了我们的石刻艺术上。
高丹:
对。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刻,虽然说我们直播我们一直是在看唐代的造像,但是我们唐代的造像它是不同时期的,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奉先寺高宗时期的,我们再晚两天我们要看宾阳南洞的时候,那是唐太宗时期的,就是贞观时期的要更早一些。那个菩萨像就不像我们现在看到菩萨像的感觉了,我们唐太宗贞观时期的造像,那个菩萨虽然说也看到是细腰宽胯,但是他身体的这种婀娜的曲线的感觉,就没有我们往后像高宗时期的菩萨的这种感觉表现得好。
主播李玉丹:
说明从大唐创世以来,我们就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态度,但是到后面,随着代代王朝的演变,我们的国运是日渐昌盛,也让我们从不管是审美还是社会风尚,还是我们的穿衣打扮上,都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自由和包容。
高丹:
对。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你看菩萨身旁的,这是我们大弟子的形象。卢舍那的旁边就是以一老一少的两个弟子形象,他们出现在佛的旁边,这个大弟子大家注意到没有,他这块头部的石块,你看是因为这块区域它这个石质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均匀,所以就出现了这种风化的现象。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你看我们现在是能看到它的一个侧面的侧颜,是吧?你看它侧面的面部让你感觉是不是大弟子的形象相对他要沧桑一点,他经历了很多的苦心,所以表现出的这种沧桑的感觉就在面部的雕刻上反映出来了。
主播李玉丹:
是。我们一般平时来这里游览的时候,只能仰视他们,反而可能不能体会到那么精细老师刚刚所描绘的那种感觉。今天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和直播前的网友一起去瞻仰他们侧颜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里藏了先人这么多的智慧和巧思在其中。
高丹:
对。然后我们接着带着大家再往前看一尊造像,我们托塔的天王的形象。大家仔细看一下我们天王,镜头给到我们的天王,他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风貌就是这个气质,非常的威武,有英武之气,将帅的这种感觉。
主播李玉丹:
是。我从他的眼神都感觉跟卢舍那大佛和菩萨不太一样。卢舍那大佛和菩萨都是慈眉善目,他反而有点怒目圆瞪的感觉。
高丹:
对。这个天王一手托着宝塔,然后脚下踩了一个地鬼,它是一个弓腿的形象,你看他身上的配饰其实雕的也是特别精细的,脖子上也有项饰,身上的甲胄,他的腹部,大家镜头如果定睛看的话,你会看到它实际上雕刻的是一个兽面的形象,而且他把尖尖的獠牙都雕刻出来了,非常的细致。
主播李玉丹:
也是从配饰和细节体现他本人的这样的一个英武的神态。
高丹:
对。在天王的旁边雕刻的是金刚力士,但是现在因为保护,我们现在这个角度可能稍微有一点遮挡,力士的形象其实比我们天王的形象看起来是要更凶猛一些的,这个天王相对他还是比较威武的,力士感觉就是眉毛高挑,怒目圆睁,怒口大张就是一脸凶相,好像是告诫人们,就是这个地方可是佛法重地绝对不能侵犯的地方。
主播李玉丹:
不可造次。
高丹:
对。所以丹丹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整个大奉先寺卢舍那像龛,每一尊造像都特别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主播李玉丹 :
是。而且他们还能非常和谐统一的处在同一个空间底下。我反而觉得这可能正是1000多年前的唐王朝,万国来朝五胡来华的民族大一统大融合的盛况所能够产出的这样的一个艺术作品。
高丹 :
对。这就是大唐盛世才能创造出来这么了不起的作品,我们整个大像龛大家可以来到这里就能看到每一尊造像,感觉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其实每一尊造像都是为了衬托谁?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尊卢舍那大佛,我们的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们可能真的是很难得的角度,这么近的距离去看我们这个大佛雕的细节。
你看它的眼部,注意到没有?眼睑的地方雕刻得很深,眉毛是一个很漂亮的半月形,然后鼻子非常的高直,嘴角微微上翘,面露笑意,所以佛座处的题记写得非常的好。
这个题记是这样的,就是在高宗时期有一块题记,它的位置是在我们大像龛的南面,那块题记文字部分有一些漫漶了,看不得不太清楚了。后来唐人在开元年间就又补刻了一块题记,补刻在哪?补刻在我们佛座北侧,而且这一次的位置他选的就特别靠近我们龛檐的下方,所以这块题记它就保存的比较好了,他就把大像龛的情况记述了,他们就说到这样一句话,他们就说了说,恐年代久远就时间长了,然后人们把这个事情淡忘了,所以乐实名颂,他们就说这尊佛像“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就是这么完美的面庞,就像是让我们看到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那么的完美。
他还讲到了这样一句话,就是瞻容垢尽,祈诚愿毕。当我们面对卢舍那大佛的时候,我们心里的这种所有的私心杂念在这一刻都会烟消云散。这个时候当你虔诚的祈祷,所有的愿望都可以得以实现。美国人弗利尔他写的日记中就讲到说什么,说我们卢舍那大佛就像是守卫着我们龙门峡谷的一位巨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庇佑。
所以今天这么难得的角度,我们直面着卢舍那大佛,我们也把这份祝福送给我们屏幕前所有的观众朋友们。在卢舍那大佛注视我们的目光中,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瞻容垢尽,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忧虑,
主播李玉丹:
谢谢高老师的祝福。其实看到这样宏伟无比精美绝伦的石刻,我也想到了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我们龙门石窟入选世界遗产的时候,说这是我们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我们今天带您感受到了卢舍那大佛50年来第一次大型保护现场,而且近观到卢舍那大佛的真容和他身披金箔的故事。特别感谢马主任和高老师今天精彩的讲解,为我们带来这样精彩纷呈,绝妙绝伦的故事。千百年来,卢舍那大佛就一直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遍看世事沧桑,沧海桑田。其实今天我们在他面前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从大唐盛世而出,带着历史积淀和文化积蕴伫立在这里,给我们以自信,给我们以自强,也让我们今天看到它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泱泱大国的风范与气度。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下一期直播,我们将带您继续探秘龙门考古新发现——香山寺遗址。朋友们,下期直播,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