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鹤壁2月21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1932年春,位于浚县西北角的辛村墓地(现淇滨区金山街道辛村遗址)迎来科学考古发掘的第一铲。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随着一个个精美古朴的青铜器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灿烂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前,鹤壁市区域考古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也使鹤壁市成为国内较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发 戴泽鑫 摄)
2月19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鹤壁市淇滨区的辛村遗址。辛村遗址横跨淇河两岸,面积近10平方公里,是周代重要诸侯国卫国疆域核心区,也是两千多年前西周时期豫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址内涵丰富,包括仰韶、龙山、先商、商代、周代等不同时代的遗存,周代文化堆积是遗址的主体。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发 戴泽鑫 摄)
1931年,辛村村民劳作时,偶然发现了一个侈口束颈、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的青铜器皿,器皿底部刻有24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后周公东征、康叔封卫的历史。该器皿被专家认定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名曰康侯簋(guǐ)。一年后,辛村附近发掘出西周墓葬80余座,出土铜、陶、石器120箱。青铜器上的“卫”字铭文,让专家首次确认该墓地性质为卫国墓葬。
康侯簋
鹤壁市淇滨区辛村遗址(央广网发 戴泽鑫 摄)
近些年,在多方努力下,辛村遗址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辛村临时性考古大棚建设等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当地谋划推进辛村遗址数字化展示项目,对遗址文物发掘保护展示大棚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全息投影、VR/AR等现代数字化技术,对墓葬区、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等遗址发掘成果进行数字化建模,全方位展示西周时期诸侯国王陵风貌及手工业文化,与安阳殷墟形成商卫文化链条,让游客在河南读懂夏商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