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人类家园 现实中的“地球2.0”项目了解一下

2023年02月08日10: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2月2日电(记者张建松 周琳)当“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人们不得不“带着地球去流浪”——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想象也带给我们一个疑问: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我们可以寻找到“第二家园”,让地球不需“流浪”吗?事实上,一群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已经开始着手“地球2.0”计划,他们将对银河系类地行星进行“普查”,寻找下一个人类家园。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国内外80多所大学和研究所的400多位科研人员,正开展“地球2.0”的卫星和载荷的设计和仿真研究以及关键技术攻关。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讲席教授葛健是“地球2.0”项目负责人。在他看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发现位于不同轨道上的大量类地行星样本,包括发现第二个“地球”——处于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地球大小(0.8至1.25地球半径)的行星。

  葛健正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寻找‘地球2.0’不只是为了能有新的‘避难所’,更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找到‘地球2.0’,确定上面有生命,甚至有智慧生命,就能最终回答‘我们是否是宇宙中唯一智慧生命’的人类基本问题。”葛健说,同时在银河中发现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地球2.0”,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形成和演化。

  在茫茫银河系中,寻找另一个地球,犹如“大海捞针”。它需要空间超高精度测光的凌星技术,地面超高精度的视向速度测量技术,地面或空间大型望远镜的光谱仪技术以及空间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成像技术相结合。在葛健的描述中,这一动作被分解为四步:定位“候选者”-分析成分-拍个高清照-长期观测。

  宜居的类地行星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近20年来,系外行星研究极速发展和关键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将人类推到了发现“第二个地球”的关键路口。尤其是“凌星法”和“微引力透镜法”观测,对小质量行星探测具有高度敏感性。

  “地球2.0”项目将首次结合这两种先进的观测方法,自主研制6台30cm口径、500平方度广角凌星望远镜和1台35cm口径、4平方度的微引力透镜望远镜,通过搭载在科学卫星上,发射到日-地拉格朗日L2点处,利用超大视场和超高精度的光学测光,对银河系内类地行星进行大规模普查。

  “我们会开始星际航行,向这些有生命的地球2.0上送去探针,对她们开展仔细的研究。如果有高等智慧生命,可能会试图和她们对话、取得联系等。”葛健说,人类走出地球是必然的一步,关键要看能走多远。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