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巩固基层科普阵地 大力推进科普社会化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2022年12月23日19:55

来源:大河网

  12月23日,记者从河南省科协获悉,在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补充认定名单中,河南省17个单位上榜。至此,我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总数已达到45个,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省科协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全省现有45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9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类别丰富、各具特色,广泛分布在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主题公园、重点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成为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黄河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

  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农业教育科研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常年开展农技培训、宣讲、展览等科普活动,带动农户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门峡、漯河、济源等地农科院引推名优品种、打造试验基地、推广高新技术,服务农业增效。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100余张照片记录祖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历程。

  许昌食用菌基地举办食用菌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内黄县果树协会示范研究基地举办果树经验技术交流活动

  以科普服务助推教育“双减”

  各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织基地资源进校园举办科普展览、科学报告或指导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基地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助力“双减”。河南自然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承担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教育“双减”试点项目。固始县科技馆等8个基地承担“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试点项目。省科技馆等举办“天宫课堂”地面站活动,开展天地对照科学实验。信阳市科技馆与66所中小学建立科普服务联系。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连续三年支持洛阳市中小学科技节。郑州市科协、教育局整合区域基地资源,认定22个中小学生科普研学基地。央视《焦点访谈》对郑州科技馆“馆校结合”工作进行报道。

  河南省科技馆承办“天宫课堂”地面站活动

  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课堂”进校园活动

  以特色活动吸引公众参与

  各基地举办精彩纷呈的特色科普活动,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爱较真的戴老师”网络科普活动、《汉字》巡展等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行走中原 读懂中国”河南博物院青少年线上课程举办17期。“云科普•奇趣郑科馆”线上科普栏目阅读量超过500万人次。殷墟博物馆在新华网云直播间举办“吉金光华·字见殷商”直播活动,带领公众“云游”殷墟。河南自然博物馆举办直播探馆、博物馆顶好玩等系列线上活动。

  郑州植物园组织开展自然探秘系列活动

  河南自然博物馆暑期科普总动员直播活动

  以精品资源促进传播发展

  各基地加大创作开发力度,推出一批优质原创科普资源,有效提升传播效果。郑州科技馆开发小Q科学探究实验课、T博士系列课程等精品科普课程100余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创作“Bt基因传说”系列科普图书。宝天曼国家站将碳监测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一碳究竟”科普研究课程,推出的“十个一”研学活动荣获梁希科普奖。河南大学物理学科普基地《半导体与芯片科普系列视频》,单篇最高播放量2057万人次。天健网络安全科技馆打造的三维沉浸式投影场景“探秘元宇宙”荣获光年奖。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开发大轮拖生产线科普资源

  “爱较真的戴老师”发布半导体与芯片科普系列视频

  以科普阵地推动应急科普常态化

  各基地发挥科普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防灾减灾科普活动。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科普基地研发“疫图慧”“汛慧图”平台,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防灾减灾。河南消防培训学校等基地联动,举办10余场“消防宣传专家云课堂”。安阳防震减灾科普馆、漯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三门峡市科技馆等依托防灾减灾专题展厅展项持续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大象心理健康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引导群众科学应对疫情。

  驻马店市气象科普馆举办气象科普活动

  漯河市示范县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我身边的急救专家”科普活动

  以优质服务支持提质增效

  省科协不断优化管理服务,联合省文明办共同开展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支持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注重加强交流,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组织基地参加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能力提升慕课课程、中国科协中西部基层科普人员培训班。强化典型宣传,发布最具人气榜、媒体热度榜、品牌科普活动、特色科普资源等专项榜单,联合省级媒体开展科普教育基地探馆直播活动,在《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动态》上刊发基地典型案例。


编辑:鲁玲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