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寒渐起 秋粮入库

2022年10月10日09:38

来源:光明日报

  已然深秋。凉风至,寒露生,芦荻轻飞,层林尽染。转眼,秋又凉了一度,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天气从炎热过渡到凉爽,那么寒露,则是由凉爽转向寒冷的分水岭。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深露重,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就要凝结成霜,万物随寒气增长而消落,天地间平添一份清凉与空灵。

  自然变化给予每个节气相应的物候。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迁徙。深秋时分,雀鸟无处寻踪,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菊花在瑟瑟秋风中傲然怒放。

  四时流转,风物含情。鸿雁南飞、菊花盛开之时,文人墨客秋思绵延,绘就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晚秋画卷。且看,卢纶笔下的寒露是“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一派明艳繁茂;王安石眼中则是“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满眼的寂寥惆怅;元稹诗里描绘“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充盈着肃杀之气。文人们感时抒怀,寒露节气也因此多了几分诗意与韵味。

  千百年来,时令更替也影响和塑造着中国人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形成了特有的节气习俗文化。寒露前后,昼夜温差较大,秋燥明显。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此时的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而芝麻正是健脾胃、和五脏、抗衰老的佳品,于是,民间便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寒露茶也别有风味。每年寒露节气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是人们追求的高品质秋茶。它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特有一缕甘醇清香,尤受老茶客喜爱。

  每到寒露,在江南地区,人们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由于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所以有“秋钓边”之说。寒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候,登高、赏菊、观红叶成为沿袭至今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北京,香山红叶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赏。但见山上山下一片火红,漫山遍野的红叶,涂抹出秋日的绚丽和灿烂,身临其境的人们体会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恬淡惬意。

  吃芝麻、饮秋茶、品螃蟹、赏枫叶,寒露时节,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咂摸在唇齿间,旷远宁静的天地山川美景铺陈在眼前,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在心头!

  寒露节气,亦是农忙之时。有农事歌唱道:“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此时,北方秋收已近收尾,正紧张地播种冬小麦;南方单季晚稻开始收割,双季晚稻正处于灌浆期。长期的农业生产经验提示着人们,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节,农事须加紧进行,否则将影响来年的收成。

  “过了寒露,秋粮入库”“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这些广为流传的节气农谚,映射出一幅欢腾热闹的寒露农忙图:农民们满怀希望地躬身农田,耕地翻土,种麦收果,忙得不亦乐乎。肥沃的土地里、翻滚的麦浪间、累累的枝头上,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争分夺秒地耕作之后,必将迎来丰衣足食的欢愉。

  寒露,虽天气寒凉却万物丰收,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金风玉露之中,让我们尽享秋的静谧与丰盈,感受耕耘与收获的美好。

  (作者:方莉)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