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总设计师曹雪:以设计为媒,挖掘河南丰厚“家底”背后的文化风骨

2022年06月16日15:01

来源:顶端新闻

  编者按:设计是创新的起点、价值的源头,从一件精心打磨的工具,到一袭华丽的衣服,从一簇街头的景观小品,再到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无处不在的设计,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灵魂。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发展工业设计、工业软件等,打造“设计河南”。顶端新闻即日起推出专题“设计河南 问顶中原”,深入国内知名设计师、设计专业机构在顶端新闻共话设计河南发展,助力河南成为创意设计高地。

  顶端新闻记者 徐玉涛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其主创设计者—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前院长曹雪,同样也“红出了圈儿”。从事设计行业近40年的曹雪,“圈内”声名赫赫,广州城市形象LOGO、广州亚洲美食节LOGO都出自他之手,而冰墩墩爆红也让他彻底“破圈”,进入普通大众视野。

  5月24日晚9点,曹雪教授在转场三次,结束一天的“通告”后,接受了顶端新闻记者的电话采访。我们一起听他聊一聊冰墩墩走红背后的故事,面对“设计河南”的宏大战略,他也给予了思考和建议。

  【设计要有“概念”,但不能“概念化”】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结束已经超过三个月了,作为奥运“顶流”的冰墩墩热度仍未消退。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内三家冬奥会特许零售店,冰墩墩的相关产品,售卖依旧火爆。不同的是,大量的现货,让曾经的“一墩难求”变成“包墩入户”。

  曹雪

  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冰墩墩,在商业市场获得巨大成功,曹雪认为最重要一点便是“冰墩墩的设计是审美竞争的胜利”。“纵有万般理论,抵不过一眼之别”,好看了才好卖。

  其次,它的造型结合了冷与暖、硬与软、透明与不透明,具有科技感、时代感、未来感。虽熊猫元素已经被用过无数次,但冰壳熊猫造形却是唯一,属于旧元素的新组合,造型比市面上的毛绒玩具更抓人眼球。更重要的是它让人感受到温暖。人们排队买冰墩墩,并不是买一件产品,而是买一个能温暖自己的“小生命”。

  带冰壳的熊猫,旧元素的新组合

  冰墩墩走红成为“顶流”,对于当今的文化设计有诸多意义。现如今,老物件赶“新国潮”的文创作品屡见不鲜,挖掘传统文化的意义不断地被显现。但在曹雪看来:“最高境界的中国设计,却未必要出现中国元素(视觉元素)”。设计要有“概念”,但不能“概念化”,比如一提到国潮,人脑海里往往会想起一些具体的图像,这是用元素思维做设计,而优秀的设计,靠的是系统思维。“大家都说冰墩墩是国潮的顶流,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冰墩墩并没有大家口中的国潮元素,祥云、剪纸、京剧脸谱……”

  【以设计为媒,挖掘河南丰厚“家底”背后的风骨】

  回到设计本身,它既是功能,也是审美。前者是形而下,后者是形而上。曹雪介绍,形而上代表着精神层面的诉求,核心竞争力便是审美力。“你有各种能力,审美力不行,可以说差了最后‘临门一脚’”。

  不管是审美还是功能,首先要让中国人喜爱,同时要具备展现当下最直观的生活与生活方式的能力。“我反复强调,‘设计’二字为什么是言字旁而不是提手旁。因为设计是一种观念,更是表达,做中国设计,要读懂中国,以设计为媒,讲中国故事。”

  《以设计为媒,讲好中国故事》讲座现场

  那么如何以设计为媒,讲好河南故事?曹雪给出了他的思考: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家底”丰厚。要注意实践和研究“两条腿”走路,希望理论研究者能给予实践者启发和指导,当研究者没有“话语”时,实践者要主动突破瓶颈,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

  同时,在文化层面,要警惕把“老祖宗”的东西,以粗暴方式堆砌的行为。为何这样说?多年的执教生涯,曹雪发现了一个现象:自己研究生的毕业设计,常常把青花瓷、汉像砖等传统元素,简单且粗暴地用到当今的物品上。在曹雪看来,这是一种“文化刨祖坟”的现象。“可能比较刺耳,但确是如此。”

  时至今日,郑州冬奥会特许零售店(经三路店),冰墩墩依旧在热卖

  曹雪以开封为例介绍,宋朝文化中的“雅”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要去关注宋朝人生活方式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读懂其中的意义。“就像蒋述卓所说,继承宋朝传统文化,不要它的风味,而要它的风骨。”设计也是如此,风味是表面的东西,风骨才是文化背后的东西,要去挖掘文化,而不是一味着迷堆砌传统文化视觉元素。

  【以人为本,做乡村美学的领导者】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农村设计是“设计河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近年来,曹雪也做过一些农业农村设计以及乡村振兴项目。

  他认为,农业农村设计应着眼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技术手段,对农村的产业、产品进行创作与创意。

  “农业农村设计的并不是美化,没有人为了美,去买一台冰箱,冰箱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冷藏。农业农村的设计也是如此,要真正地了解地域,如果简单地把学美术的学生到乡村画一些喜闻乐见的壁画,归结为乡村美学,这也是误读。”曹雪说。

  曹雪强调,要关注农村人的精神生活,如何让他们与自然更融洽,应该考虑如何用设计规划,让乡村里的人“社会性”继续保留。

  同时,要针对乡村某一类的设计以及某一领域去规划,去展开专题研究,从而解码中原乡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让设计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最终演变成一种“人文关怀”。

  【“设计师的灵感不是空穴来风,源自热爱生活”】

  一个优秀的设计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曹雪把“热爱生活”排了在首位。“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主动体验生活,关注人,发现生活中方方面面可以改进的地方,而设计本身就是为人服务,这也是设计的原点。”

  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曹雪,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滋养他灵感的源泉。“我的一双眼睛,从早到晚都在不停歇地看,只有看到洞察到,才会深入思考。”

  曹雪这样描述灵感,往往用肉眼捕捉到且积累起来的事物,可以当做A点,看到眼下的生活,可以当做B点,当AB两点相撞的时候,灵感就迸发了。冰墩墩的诞生就是如此,冰与熊猫结合,诞生了带冰壳的熊猫。

  曹雪为学生讲“中国设计”

  这个说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很难。曹雪认为当下的一部分设计师,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往往觉得别人少见多怪,需要做设计,就拷一些素材到U盘。但这些素材只是一些原始数据,量在增加,却没有质的改变。

  所以,曹雪寄语当下年轻的设计师:把“素材”储存在脑子里,而不是放进U盘,不要对眼下的事物视而不见,要善于积累,让量变引起质变。

  【同行在“建庙”,他说自己要“布道”】

  与一直在学院教书的学院派不同,曹雪一度在广告公司任职,后来才到广州高校任教。这段经历,不但让他对商业市场更加敏锐,也让他深知理论研究和一线实践并行的重要性。

  栉风沐雨40年,曹雪的设计人生,因为冰墩墩,再次发生了巨变。“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活儿越来越多了。”曹雪开玩笑地说道。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政府和企业注意到了“设计”,而是市场注意到了。消费者有需求,会反作用于企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曹雪:就怕你的设计腿脚是向前的,而思想是向后的

  曹雪本人也在发生改变,学美术出身的他坦言,年轻的时候,往往在审美上做文章,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注意到这点后,他开始慢慢从一个讲究设计技术层面的设计师,转变为用设计思维改变生活方式的设计师。这个思维不是艺术家空想的思维,而是“一切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思维。

  转变的过程并不简单,时间也足够长,曹雪形容“讲究设计技术层面设计,甚至从青年延续到中年。”

  设计思维是一项系统的思维,这让曹雪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即使在冰墩墩最火的时候,曹雪清醒地说道:“掌声和欢呼声是致聋的根本祸因。冰墩墩既然是一种现象,那就不应该由我们设计团队自说自话,更应听到圈外人的评价和声音。”

  采访过程中,曹雪曾这样形容,设计领域很多人在“建庙”,而我做的是“布道”,“设计河南”也应一样。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曹雪教授来过河南多次,郑州、洛阳、开封、新乡、漯河……他都去过。谈及对河南有什么印象,令人意外的是,长期“食在广东”的曹雪,对河南印象最深的便是美食,不是胡辣汤,也不是烩面,而是黄瓜蘸甜面酱。他说,可能是少见多怪,我第一次吃黄瓜蘸甜面酱,就是在郑州,觉得很新奇,但真的很好吃,这也是一种“设计”。


编辑:Wei Wei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