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节选自李大钊《青春》
1922年5月5日,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天,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了。从此,中国青年运动有了统一的组织者、动员者,中国青年以崭新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
1922—2022,这是属于青春的百年。在中原大地上,从二七大罢工“头可断,血可流”的青春信仰,到绝壁山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青春奇迹;从在荒野上建起“十里红拖城”的青春奋斗,到移居别乡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上”的青春奉献;从把生命定格在喀喇昆仑的青春抉择,到挺身防汛抗疫一线的青春行动……亿万河南青年循着时代坐标,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留下一个个“豫青春”的足迹。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历史证明,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都是有理想的、有本领的、有担当的,都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当每份力量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必能汇聚起无比澎湃的时代伟力。
时光不老,青春正好。
觉醒
在距离郑州火车站不远处的东三马路上,有间青砖瓦房隐藏在林立商厦中,飞檐翘角、拱形窗户、红色门柱,这里是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192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32岁的李大钊出现在这里,来到青年工人中间,传播救国救民的真理。
“‘工’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一竖代表人,下边一横代表地,两横一竖连起来代表的就是工人,是顶天立地的人。”2022年4月28日是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95周年,郑州二七纪念塔青年讲解员樊路瑶又一次给记者讲起这段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课。
时光回溯到100多年前,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在茫茫黑暗中,李大钊等一群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苦苦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一如朝阳穿云破雾,一个觉醒时代开启了。
在古老的中原,青春力量澎湃升腾:1919年5月9日开封女子师范学校率先响应五四运动,1919年年底开封二中学生曹靖华组织“青年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2年5月,党中央派共产党员李之龙到开封,组织青年更广泛地开展革命活动;1923年初,23岁的冯品毅受团中央派遣来到开封,在高校开辟‘阅读室’,致力于先进思想的传播,组建起河南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省团校教师韩晓东介绍说。
理想之种一旦播撒,便势不可挡。
在河南首个青年团组织建立的同一年,18岁的马尚德从家乡确山来开封读书,接触了秘密在学校开展工作的共产党人。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马尚德在南关通向火车站的街口激情演讲道:“全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举起铁拳,拯救我们的祖国,拯救自己的命运。”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改名为杨靖宇的抗日英雄。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牺牲了近100万人,这其中有道不尽的青春故事: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27岁时带领一支“娃娃军”从罗山县何家冲踏上长征路,28岁壮烈牺牲;为保守党的秘密不惧酷刑的程儒香,牺牲时年仅30岁;大别山的“刘胡兰”肖国清,牺牲时年仅16岁……年轻的他们在连绵大山间立起一座座永远的丰碑。
“生逢乱世,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人不惜一切?”每当想起这些故事,河南工程学院青年杨靖宇纪念馆讲解员祝雯燕都会这样问自己。在一次次追问中,答案渐渐清晰:那是信仰的力量。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是青年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用壮烈的牺牲放大生命的音响和光华,迸发出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改变了旧中国的模样。
燃烧
在林州市(原林县)太行山间有个占元村,村里矗立着一座铜像:一位年轻人浩气凛然,凝视远方。“他叫孙占元,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杨连第齐名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我们村也因他改名‘占元村’。”占元村党支部书记孙梅荣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青年团带领团员青年投身保卫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战斗,这一战,197653名志愿军英雄再也没能回来,孙占元就是其中一位。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集中兵力进攻志愿军防守阵地,孙占元在双腿被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坚持爬行指挥,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用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年,他只有27岁。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不会忘记英雄。“男人争学孙占元,女人要当刘胡兰”的誓言久久地回荡在太行山间。传承着这样的热血无畏,一代代林县青年不断书写奇迹。
1954年5月,年仅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誓要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林县人用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在太行绝壁上修成1500公里的红旗渠。
在红旗渠修建中,青年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是红旗渠的最艰险工段。共青团红旗渠委员会无条件接下任务,青年们腰系绳索,手拿锤钎,吊挂在几十丈深的悬崖峭壁上。到了冬天,缺粮少菜,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为了鼓舞斗志,工地团委利用晚上召开团员青年会,一遍遍学习毛泽东《愚公移山》等著作。奋战一年零五个月,青年洞凿通了。大家挥笔疾书,把豪言壮语写在了洞壁上:“小鬼脸,把渠挡,革命青年当闯将,凿条山洞流渠水,力量来自党培养!千山万水我指点,定叫山河换新装!”
每当讲到这段故事,河南青年讲师团成员牛琳琳都会感慨:“那代人的青春,是燃烧的、是闪亮的。”
还有一些闪亮的名字,值得永远铭记——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曾在省团校参加过团干培训。如今,在省团校校园里有棵“念焦桐”,是青年学员的必打卡之地。这棵树是兰考“一代焦桐”孕育而成的,象征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青年中永久传承。
洛阳一拖,新中国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东方红”的缔造者。在没有专门设备、但有万能工人的艰苦岁月里,十几万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把青春年华献给“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的光辉理想,用不到3年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起“十里红拖城”。
还有许多凡人英雄:数万名河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来到新疆支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青年突击队等活动中,涌现出焦作矿务局郑全斌青年掘进队等一批先进典型,受到团中央表彰。
在接续奋斗的岁月中,一批批青年深度融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见证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奇迹。
弄潮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开启了惊天巨变之门。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改革开放让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和束缚中走了出来,有一部分青年产生了思想上的迷茫、动摇甚至偏差。团组织持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青年根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1979年3月,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要求,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青年突击队、青年掘进队等“青”字号组织蓬勃发展。
2022年4月30日,宝丰县龙王沟示范区马庄村,李中信轻轻擦拭着一张“新长征突击手”奖状,那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1979年首次设置这项荣誉时颁发的。获奖那一年,李中信29岁,是宝丰县水利局打井队的一名工人,在一次抢修机器时,泵轴突然断裂,轴承座从半空坠落砸到他的双手上。他右手截肢,但仍坚持申请返回打井一线。
蓬勃发展的时代,给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成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1990年,河南首所希望小学——新县希望小学落成,贫困山乡和贫困学生的命运由此改写。“希望工程不仅是一项教育工程,更承载着许多学子的梦。”新县希望小学校长叶新春说。
乘着改革的东风,河南青年昂立在商海潮头。
巩义市回郭镇,因人民日报一篇《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的报道闻名全国。上世纪70年代初,回郭镇人开“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先河,在中国大部分乡村还未通电时这里已是一片机声隆隆的景象;改革开放后,该镇集体企业走上了向民营经济转变之路,以马廷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从小作坊干起,建起了一批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续写着“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1989年,31岁的王遂舟出任河南第一家股份制百货商场亚细亚的总经理,他带领亚细亚的年轻人一飞冲天,开创了中国商业的诸多第一,引燃了闻名全国的“中原商战”。至今,他们敢打敢拼敢想敢干的精神,仍影响着一批批青年创业者。
追求理想的舞台开放了,敢闯敢试的激情点燃了,广大青年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排头兵,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张荣锁,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自己之前辛勤挣来的百万家产无偿捐献给村里,又带领全村百姓在悬崖上历尽艰辛修了一条“救命路”,他以敢打敢拼的精神和为民富民的情怀成为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邓亚萍,年仅16岁就在世界体坛大放异彩,展示了中国青年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模样;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把自己的青春写在了浩瀚星空……
追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历史性地交到了当代青年手中。
全面铺开“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青年大学习”、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下,广大青年坚定信仰、筑梦前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广大青年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唱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14年,“90后”乡村教师任明杰在毕业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与留守儿童为伴。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像他一样,选择把青春献给乡村。
2020年,24岁的肖思远壮烈牺牲在祖国边陲。两年过去了,他的精神激励着一批批年轻人,家乡的青年陆续披上戎装,他的弟弟也在今年报名参军,英雄的力量绵延不绝。
2021年,“神十二”圆梦太空,这背后有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天693厂)青年突击队的付出。突击队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组成。“细心再细心、认真再认真、创新再创新,让青春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夺目光彩。”他们说。
奉献、担当、创新……当所有美好的词语交织在一起,当代河南青年的群像变得更加清晰。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当前,河南的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十大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扎实推进,河南青年拥有更广的成长空间、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大有可为的时代舞台上,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们坚信,河南青年定能不断奔跑、攀登、超越,在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赛道上跑出新的青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