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提案追踪》

2022年06月06日07:16

来源:开封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新闻专栏送评文稿:

  《议案提案追踪》上半年2021年3月5日节目:

  《抢救私人报刊收藏 挖掘开封近代历史文化》

  【主持人】: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是历史上著名的藏书繁华之地。特别是在北宋时期,国家以文治国、重视文化知识的观念深入人心,书籍成了人们重要的收藏对象。今天的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有不少民间收藏。这些私有收藏数量大、珍贵性高。如何处理好收藏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充分利用馆藏的优势,使这些珍贵的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是文化工作者们思考的课题。

  【导视】:

  它历经百年,传承四代。【采访】:市政协委员马慧萍(尤其是第一代收藏人冯翰飞老先生,他为了这些报纸,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私藏公用,藏以致用。如今冯氏后人现存报纸集藏近122种约12万份,期刊91种1776册。【采访】:冯翰飞长孙冯祖铨(我是独孙,我也80了,有些事儿力不从心。)为这些珍贵报刊找一个永久的“落脚地”,使其历史价值更好地被传承、被保护利用,这既是冯氏家族的心愿,也是身为市政协委员、开封市图书馆馆长马慧萍的思考课题。【采访】:市政协委员马慧萍(应该引起我们社会和政府的重视,让这些报纸得到更好的一个保存条件和保存环境)本期《议案提案追踪》正再为您播出。

  【正文】:

  【解说词】: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担负着自身特有的社会职能。因此,图书馆也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和文化名片。开封图书馆是一座集典藏整理和传统服务、数字化服务、远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各类藏书83万册(件),现存各类古籍有四千多种共五万多册。

  【采访】:市政协委员马慧萍(开封市图书馆的古籍是有专门的保护环境和保护书库的,里边有恒温恒湿,包括我们的自动喷淋,还有樟木的柜子的一个保护,这都是减少了我们纸张的一个脆化和老化,延长我们书籍的一个寿命。)

  【解说词】:马慧萍,开封市图书馆馆长、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自1997年开始,她在开封市图书馆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长期以来,她对如何发掘保护开封的民间收藏,如何让开封民间收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展示等课题都十分关注。在今年的市“两会”期间,马慧萍提交了《关于对我市私有收藏珍贵民国报刊开展抢救保护的建议》的提案。

  【采访】:市政协委员马慧萍(为什么要写这个建议,就是考虑到民间收藏的这些珍贵的报刊,包括书籍,他们的保存环境确实不专业,而且过早的加速了我们珍贵资料的一个脆化、老化,还有流失。)

  【解说词】:在开封图书馆古籍书库最里面的一组铁皮柜里,一层层抽屉里整整齐齐摆放的是近12万张清末及民国时期报纸的微缩胶卷。马慧萍馆长告诉记者,这些微缩制品补充了馆藏的一些不足,尤其是民国报纸和民国报刊这一块儿,是图书馆的一个馆藏特色。近几年,为保护这些尘封多年的胶卷,图书馆历时四年已对其中的6000多份胶卷进行了数字化上传留存,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

  【现场声】:市政协委员马慧萍(历时这么多年,几十年的时间,这些缩微胶卷很多也看不清了,包括现在我们数字化后,很多文字、报纸里的一些文字也看不清了,只是一个模糊的状态,所以说冯老先生家的这个原件目前也是急需进行保护。)

  【解说词】:那么,这些微缩胶卷的内容是来自哪里?冯老先生又是什么人呢?他和这些微缩胶卷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开封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积淀,使历代开封人普遍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及较强的收藏意识。且不说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就连草根平民都能对收藏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可以说民间的收藏高手数不胜数,而开封冯氏收藏的报刊在我市私有收藏中最具代表性。

  【采访】:冯祖铨夫人张新敏(你像《河南官报》,我们家存世的近500册。河南大学大概有几十本都残破不全,像河南省博物馆图书馆也是只有几本,就连台湾的图书馆它们也是支离破碎的,没有多少册。)

  【解说词】:河南官报的发行,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当时的河南巡抚陈夔龙在省城开封创办,辛亥革命后不定期出版,是河南巡抚衙门的机关报。该报主要用来公布河南巡抚法令、讨论政治时事、传递省内外新闻等等,全套《河南官报》目前在国内几乎绝迹。这是一份纪念辛亥革命一周年的《自由报》专号。一张张发黄的纸张,似乎能让人穿越时空、看到历史上的今天。像这样许多连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都没有收藏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很强考证价值的珍稀报纸,冯氏家族还有很多,并且凭一己之力珍藏了一个多世纪。

  【现场声】:冯祖铨(冯翰飞长孙)(报纸品相还是不错的,这还不是最好的,那原来有的打开的边都不烂 我爷爷对啥事办的都是别人想不到,他自己办报,当过《时报》记者30多年。)

  【解说词】:冯祖铨口中的爷爷叫冯翰飞,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收藏家,曾被《河南省志•人物志》称为全国三大报刊收藏家之一。冯氏藏有自清代同治年间有新闻纸以来全国各地出版的报刊。对其藏品,冯翰飞保存精细,讲究品相。冯氏收藏的报刊既有晚清民国时期引领时代潮流、存世时间较长、社会反响较大的经典报刊;又有一些存世时间很短、发行量不大的珍稀报刊。对研究开封近代历史文化意义重大,对研究红色革命历史意义重大。

  【采访】:冯祖铨(冯翰飞长孙)(我爷爷从小上洋学堂,所以说受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就对报纸有兴趣了,从十五六岁就开始收集报纸,这东西一直到死一直不断。办了两个图书馆,在北京三十年代初办了一个中华历史图书馆;抗战胜利了,他又在开封的存德里创办河南的历史图书馆。当时在北京是6间房子,开封是5间房子,存放的都是报纸。数目相当大。)

  【解说词】:据冯祖铨老先生介绍,爷爷冯翰飞早在1931年就已收集各类报刊1000多种,但是近百年来,冯氏收藏报刊几经劫难。一部分被日本人掠走,一部分因战乱、动荡年代遗失,如今开封冯氏家中珍藏已不足当年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但是仍藏有报纸122种约12万份,期刊91种1776册。

  【采访】:冯祖铨夫人张新敏(原来都在老太太那了,传到我们手里,我们对他也进行了一些整理,保管这20多年的时间里头,确实也付出了很多。老太太当时在三眼井住的时候,也是每年都给它拿出来晒晒,还撒上石灰啊、各方面措施。到我们手里就叫它更干燥一些,一般来说不示外人了,不能过多地看。)

  【解说词】:对于先辈留给冯氏后人的遗产,冯祖铨夫妇一直不忘初心、牢记爷爷冯翰飞的遗愿。然而如今的冯祖铨已是八旬老人,独子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一屋子的祖传集藏报刊,成了他晚年的心病:报纸收藏需要人力物力,他和年迈的老伴越来越力不从心,这祖上的产业他还能守多久呢?

  【采访】:冯祖铨夫人张新敏(原来也曾经想过很多种办法,想把它发扬传承下去。老爷子活着的时候,他也是为了这些东西将来能更好的传世,他就叫他孙女——我叫大姑姐学历史,但是我小孩的大姑现在也80多岁了,也是有心没有力了。而且我的儿子他是学计算机的,不是学历史,所以说你要是要他放弃工作,专门搞这些东西,也不现实是不是。现在俺俩就是在这想住,最终还是找到有缘的人,将来还是留在国家部门。)

  【采访】:冯祖铨(冯翰飞长孙)(开封那大款不能说给钱少,但是你总是觉得他会把这些(报纸)拆开了,到时不定会怎么卖呢)

  【解说词】:据了解,开封冯氏后人家中所藏这批报刊的部分藏品,因年代久远以及保存条件有限,已出现部分纸张老化、脆化的现象,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与数字化的加工。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报刊,补充开封市图书馆近现代文献馆藏,开封市图书馆也多次和冯祖铨夫妇进行交流,洽谈这批珍贵报刊的去留问题。

  【采访】:市政协委员马慧萍(我也知道这么多年,其实上海北京包括河南大学图书馆,包括还有档案馆都在和他们家进行洽谈,老先生其实对于开封还是非常有情结的,因为大量的资料其实是来源于开封的,所以他也想留在开封。经过多次的和他交流之后,今年我想通过提案的方式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政府的关注,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词】:在今年的提案中,马慧萍委员就开封冯氏收藏报刊的现状及面临难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就我市私有收藏珍贵民国报刊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向开封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议。

  【采访】:市政协委员马慧萍(想建议第一就是加强保护,第二进行数字化加工。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存放环境,不能再在私人的环境下进行保存,具体保存措施和具体方式方法,这是需要我们政府来出面进行洽谈。最好能够将这些珍贵的民国报刊政府能够进行收购,收购之后专门成立我们的民国报刊的图书馆,让我们更多的市民,更多的读者能够查阅到里边的一些珍贵的价值资料。)

  【解说词】:采访结束时,马慧萍委员告诉记者,像冯氏私有收藏报刊的壮举,在开封还有很多。让这些珍贵的私人收藏得到专业的保存、传承,亟待重视和规范。

  【主持人】:

  每一件收藏品都有生命,它们的生命是伴随着收藏者的生命的。冯氏报刊收藏保存的不仅仅是几张报纸,更是家族的历史更迭、是开封历史发展的印记。每一份收藏也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财富。如何引导好、保护好、传承好私人收藏,是我们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议案提案追踪》下半年2021年7月23日节目:

  《为我市种业发展建言献策——守好农业之“芯”》

  【主持人】:

  在农业领域,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农业是否强大,种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良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行业发展水平直接关乎粮食安全的命脉,因此种业问题在今年的市“两会”广受关注。其中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充分发挥协商机构的作用,提出了集体提案《全面加强作物育种工作 为我市种业创新提供强劲动力》。

  【导视】:

  农业生产,良种先行。开封是农业大市,也是产种和用种大市,种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采访】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梁培峰:(希望通过今后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品种,把品种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种子是农林科技进步的基础和重要载体,处于农业生产的最上游。那么目前我市种业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呢?【采访】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娄威:(今年已经选育通过国家和省审定了有12个品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有登记品种168个,品种登记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乎端牢老百姓“饭碗”这件大事,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呢?【采访】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梁培峰:(现在我们很多农民不知道用哪个品种,不知道怎样这个品种用以后怎样使它更好地产生效益,所以说在用当前的一句话,在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还有一些问题。)本期议案提案追踪《聚焦我市种业发展建言献策——守好农业之“芯”》正在为您播出。

  【解说词】:七月,对于花生种植来说是非常忙碌的一个月,因为春播花生大部分的花针已经入土了。伴随着入伏第一天的热浪,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与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们一起来到田间,进行高油酸花生品种的观摩。

  【同期声】:

  梁主任:一般这花一败以后它不是结一个果嘛?

  花生所所长:对。

  梁主任:现在这一败以后它不结果,它扎里头才结果了对不对?

  花生所所长:对,它这个花瓣它有果针,果针下扎。

  【解说词】:开封市农科院花生科研团队是我国开展花生育种工作最早的团队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高油酸花生育种工作的团队。为了使好的品种走出实验室,他们对育成的15个高油酸花生品种进行了成功转化,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高油酸花生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采访】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花生研究所所长邓丽 :(花生这个科研团队,历经多年的连续攻关,育成了花生新品种是有52个,并且成功培创出了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材料开选016,开选016这个材料可以说取得了我国高油酸花生研究领域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解说词】:花生种植业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河南省也是全国花生种植的主要生产区域之一。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推广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质量、改善品质最重要的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种子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采访】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娄威:(我市建立的有稳固的小麦、花生等作物繁育基地12万亩,年产总量达到四千五百万公斤。我们又开展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了珍稀农作物品种种质资源111份,开展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等这些工作。开展新品种实验展示项目21个,实验作物涵盖这个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西瓜,每年参试品种达到300到400个,筛选出了10个我市栽培的新品种,加快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

  【解说词】:虽然近年我市作物育种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下种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的梁培峰主任就在政协市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集体提案《全面加强作物育种工作 为我市种业创新提供强劲动力》。

  【采访】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梁培峰:(我们提出这个集体提案主要立足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中央对种子工作的重视,特别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这八项措施中有一条就是加强种子工作。第二个原因开封是一个农业大市,在整个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质量的高质量发展还不算靠前,前天我看资料就是2020年18个市在这个发展的排序上开封居于第十位,所以说对种子对农业科技的贡献是农业发展是迫切需要的。第三个原因,我们开封的在种子研发上有一定的优势,一个是我们开封农科院的高油酸花生,还有我们兰考天明种业的小麦育种,都是在全国有一定的名气的。第四个原因就是今年很多领导对这个问题很关注,很多政协委员也关注这个事,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就提出了这个提案。)

  【解说词】:目前,我市开展育种工作的主要科研单位有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市蔬菜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等,主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配套技术集成等工作。

  【采访】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国建:(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是一所开展农民综合研究的公益性科研单位,主要开展农作物和林果的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示范等工作。特别在十三五期间,经我们各个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完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鉴定新品种七个,通过国家登记的新品种六十三个,获植物新品种权十二个。)

  【采访】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粮食研究所副所长金建猛:(我院小麦科研团队是河南省较早开展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的团队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小麦的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后育成了多个开麦系列小麦品种,为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持。)

  【解说词】: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农业有着特殊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周期,而种业竞争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科技战争。梁培峰认为,目前我市种业自主创新水平还有很多的短板,一些粮食作物单产较低,种质资源保护不够……我市还需要持续做好种业强芯,科技富农,以小种子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采访】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梁培峰:(现在目前来讲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就是大家通过种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这个意识还不够。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在科研上一个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像有一些科研的基础条件、一些实验设备、包括还有一些实验地、还有一些最基本的像种子,它研发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种子资源库,这方面建设就不行。最后一个问题,还有一些困难,包括一些资金方面,技术人才方面。特别资金,现在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品种的研发还是推广都有一定的年限,但是资金在支撑的时间上没有那么长。)

  【解说词】:农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一个优良品种从发现、到改良、再到推广,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因此,梁培峰主任希望,有关单位能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形成常态机制,久久为功。

  【采访】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梁培峰:(从整个大的方向来讲,一个是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级各部门各个领导要重视种子研发和它的推广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市的农业发展水平。第二个要加大宣传力度,叫农民都了解,只有通过种子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增加粮食的收入啊,增加农业的发展水平。再一个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都要关注支持科研推广部门改善他们的条件,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条件去投入到科研的研发和技术推广中去。)

  【解说词】:近日,开封市政协开展了“农作物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工作”专题调研,深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符区,就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开展调研。再次强调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的关键作用,各相关单位只有做优做强开封种子产业,提高本土品牌“含金量”,才能实现我市由粮食资源大市向粮食产业强市的转变。

  【采访】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娄威:(7月9日中央出台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开封市委市政府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开封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国家级生物育种实验室、培育壮大种业发展主体、推广种业发展新成果等九大举措,为推进种业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市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稳住“三农”基本盘意义重大。发展民族种业,建设种业强国,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让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就一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