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阳修定寺塔的多种解读,唯有河南省文物研究院1983年3月编撰的《安阳修定寺塔》最为详实可靠。一向文物遗产以古代文本、碑碣为参阅依据,另以实地勘察、测量、发掘为辅助,若无文字记录,只能实地勘察获得相关资讯。至于民间传说,多属口头文学范畴,过过耳际罢了。
一
从郑州北上驱车216公里直抵安阳修定寺塔,其塔亭亭兀立于清凉山峡谷台地,周际是起伏无际的低矮山脉,寂静山林之间点缀着寺庙屋宇和村落房舍,步至塔前北顾远处海拔609.6米的清凉山峰顶,依稀可见清凉山寺,俯视塔东、南所谓的两水相汇(合水河)早已干涸,恍若可辨的是溪水经年流淌过的痕迹,隔河道南望系观音禅寺。
以斯地往东距邺城(河北临漳)约50公里,南至灵泉寺20公里,北去33公里则是南北响堂山石窟,方圆50公里之内多有伽蓝(即寺院),如此修定寺虽处山林之远、自有远尘世之意,然生态链所构成的人烟俗世,又似可供养一座寺院存在的基础。
据唐人所编《续高僧传》提及北齐修定寺有这样的笔录,“每年三驾皆往山寺”,寺院“四时供养百五十僧”需要“供出僧厨”,以“有所觐礼”于邺城三官六军,显然这是北齐皇家一次浩荡的入寺游历。北齐过后500年,金人曹昶《游清凉山》诗中言及了寺院周际景观,如“石径崎岖度重岭”“四山回抱开翠屏”“满谷松杉密相映”三句,所赋予的自然生态评估可谓尤佳。至于曹昶诗文中提及的“人道经营自师猛”,显然指的是唐碑《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中的“沙门释僧猛之所立也”,而唐碑所言张猛实乃北魏僧人,初建的寺名称天城寺。
二
清凉山东南麓砂岩峡谷台地的修定寺,在岁月风雨自然侵蚀下,又经北周武帝、唐武宗二度灭佛之后,殿宇、造像几经毁废(白塔座基中清理出大量人为破坏的石造像)、几经修葺直到清朝建筑一如轮回涅槃。至于殿宇僧舍何以在清末集体消弭,臆断是否来自1830年安阳地域的一次7.5级地震?没有直接的文字出处依据,倒是清光绪元年《庆善缘福碑》记述了那次地震:“道光庚寅年,忽然地动天怒,地裂山亦崩,倾倒房屋无数。”
1902年、1921年日本古建学者伊东忠太、常盘大定先后抵达安阳勘察古建,无缘修定寺塔;1937年11月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陈明达等专程到安阳调查天宁寺,同样错过修定寺的实地勘察。直到1961年全国文物普查,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巡查到修定寺塔,只因塔顶已毁,塔身大部分又为白灰泥所掩,而未能发现其价值。
1973年的重新发现,源自中央美术学院王式廓教授的好奇,在白灰涂抹的塔身墙体局部剥落处,依稀可见精美的雕砖纹饰,于是他将自己的发现呈报相关部门,由此开启了对修定寺塔以及周边古代建筑遗迹的新认知。
当年与修定寺塔失之交臂的陈明达先生,时隔45年之后给予了修定寺塔如是评价:“它为建筑史研究增添了一件珍贵的实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1973年秋与1978年冬,经过两次实地考古发掘,修定寺全貌得以清晰,建筑学家罗哲文在其专著《中国古塔》对此有这样的记述:从现存寺院建筑遗址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全寺的布局是坐北向南,依山布置,有院落三重,殿宇四进,为天王殿、大佛殿及铁瓦殿。塔位置在天王殿与大佛殿之间。
三
若伫立铁瓦殿遗址俯瞰塔貌,新筑塔顶呈青黑色,与塔身泛土黄的色调略显失调,塔顶修葺前已经无存,民国期间所拍唐塔旧照,显示塔顶为明代后筑。据明代嘉靖二十八年碑文记载,封藩安阳的明成祖三子朱高燧(赵简王)善施了修定寺,文物部门推测老照片中的三彩琉璃塔顶,极有可能是赵简王施款添筑的。1973年塔顶重构时,则参照安阳灵泉寺万佛沟摩崖雕琢的唐塔形龛,设计施工了今天的式样。
至于修定寺塔的塔身断代,文献无明确的记载,从塔的南侧门楣上刻有唐、宋、金题记可以确认此系唐物无疑,至少从唐代题记中可知,此塔最晚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已经存世了。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从其形制、雕砖风格推论,此塔“应是初唐遗物”。
对于唐塔勘察成果未必是终结论,如塔基座疑似北齐遗作,仅属合理推论。塔基平面呈八角形,下为束腰须弥座,基座壁余留飞天、力士、伎乐、滚龙、飞雁、花卉、帷幔等残碎雕砖,其图案风格与塔身不同,又知塔基内为夯土,外砌以砖。发掘之中未见地宫,倒是特别,又因塔基残毁过甚,探掘之后覆掩。
当塔四壁白灰泥精细剥除之后,展露无遗的是重见天日的美轮美奂的雕砖,72种图案,3775块雕砖,一次嵌砌四壁构成300平方米的浮雕外饰,令其高度9.16米(塔通高近20米),宽度8.3米的塔身,颇为精绝华丽、弥足珍贵。就其形制比较而言,只有山东历城隋代神通寺四门方塔与之大小、式样相近,然神通寺塔石砌筑造、素面无华,故而陈明达先生有此结论:“这些塔的外壁或无雕饰,或仅正面稍有雕饰,而似修定寺塔四壁满饰雕砖者,尚属仅见之例。”
今天再观修定寺塔,看点亦全在纹饰上,无论平视、仰视那菱形格琉璃满雕给人带来视觉惊艳,一向建筑意向为素面写意的中土先人,突然于此实施了细密有致的华丽,其似有印度窣堵坡外饰意趣,只是题材、式样、风格纳在一处,更加中土唐化。模印雕砖图案中的道人、武士、菩萨、胡人、飞天、伎人、神兽、花草等,饱满精致自不待言,甚或有着轻松、自如、飘逸的生动。这一品格高贵的建筑其奢华的起点仰仗什么?追溯一下安阳地域历史过往,斯地凡为曹魏、东魏、北齐京畿之地,曹魏不论,仅东魏、北齐佛事隆盛,足以撑起清凉山东南麓伽蓝的高格落点。
基于1978年白塔基座发掘清理出的多尊石力士、石佛像,对比2012年邺城遗址东郊北吴庄一次性出土2895件(块)东魏、北齐造像,可以推知东魏、北齐佛事造像的兴隆,然北周替代北齐之后佛事的衰颓只是一时,颠覆北周的隋朝却再度拉升了佛教的尊位,如此兴衰起伏的朝代推演中,修定寺以其仅存孤塔,显示了李唐一朝建筑的卓绝不凡。
李唐的风范遗韵,传递于南门楣淡定自如的三世佛石雕的神态中,印模于门券威猛神性的兽面狰狞中,释放于门楣左右旋转翻腾的双龙躯体中,而人文故事的生动,则显现于县令郑儅刀刻题记中,摘其文句要点剧透如是:一题“登山焚香而返”;二题“又攉麦租,再游于寺”。此唐懿宗时的安阳县令另在灵泉寺唐代双石塔西塔东壁亦存题记,如此县令公务之余,游寺拜佛、嗜好题记,倒是一不留神传递了信息:物是人非,天眷古迹。
古塔名片
修定寺塔,此塔原名“三生宝塔”,修建于唐代。因塔身遍涂红橘色,俗称“红塔”。119种不同图案和造型的雕砖嵌砌,造型华丽别致,饰面花纹精美独特,是佛塔之冠,为我国所独有,被考古学家誉为“真正的中国第一华塔”。
小艺术家说
齐禹帆,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六年级10班。
我没有去过修定寺塔,依据大人拍的照片和讲述,画了。红色的塔,与实际的塔的颜色不一样,说是当地人称为红塔,于是就涂红了,山色也涂抹绿色,大概春天是这样吧……有机会想去安阳清凉山看看玩玩。
(王双印油画作品)
艺术家说丨王双印,青年油画家。
第一眼看到这座塔,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厚重,雄奇而耀眼。人站在塔下是那么渺小和无足轻重。这足可以看出来上千年前古人对圣贤的敬畏和尊崇。作为一位画家来说能用今人眼光感受古人之力,用画笔与古代圣贤能士建立沟通是多么幸运与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