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古建图鉴④丨子产高风何处追?来双洎河畔卧佛寺塔找寻答案

2022年03月31日20:28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春日的河南,绿意盎然,繁花盛开。当姹紫嫣红的春色邂逅古朴雅致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落英缤纷,生成了一幅灵动的春日胜景,让人不禁感慨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的完美融合。大河网策划推出《春日古建图鉴》系列报道,邀请广大网友共睹身边古建筑的风采。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双洎河畔,杨柳依依。新郑市市区西关卧佛寺街,双洎河东面高地上是卧佛寺塔,周边是田园菜地的勃勃生机,孩子们在塔周嬉戏打闹,大人们下棋聊天,时光在这里停驻,仿佛从没有发生过那些久远的故事。

七层古塔雄伟壮观 历经500余年独剩塔焉

据史料记载,这里原是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的祠堂。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创建寺院,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建兴福院。后毁于战乱。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修建寺院,因筑室时得一卧佛像,故名该寺为卧佛寺。以后数十年间,相继扩建。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佛寺前建佛塔,名叫卧佛寺塔。

卧佛寺塔是一座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平面作八角形,通高15米,基部周长16米,用小青砖和白灰砌筑而成。

相信曾前往参观过的市民都会惊叹于卧佛寺塔雄伟精美的造型。从外观来看,第一层以上塔体宽度逐层内收,第一层塔身较高,一层南侧辟一半圆形砖券拱门,入塔门后为八角形塔心室,中间留孔道,贯通第二层至六层塔身,七级以上置塔刹,塔刹覆盖一火焰宝珠式铁顶。

明清新郑八景之一“锦堂春色”:香火塔尖生瑞霭

古人的智慧从建筑上可见一斑,仔细观看可以发现,塔的第一层南面有拱形券门,门额上砌砖雕莲花四朵。门额、门框、门槛皆用青石砌成。塔门西面嵌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楷书,31行,行21字。

第二、三、四层各面有砖券门,券门虚实相间。第五、六层各面有砖券门。第七层各面无券门,顶巅置一火焰宝珠塔刹。

第一层八角处各砌有半圆形砖柱,基座的束腰处有砖雕莲花一朵,莲花四周围有凹形砖带,砖带上每面承砖砌斗拱三组,叠涩出檐,檐似房坡,每个檐角置有兽头,兽头伸出木檐,木檐头悬有铁环悬铃,微风一吹,铃声叮咚。

新中国成立后,西关双洎河上筑有大坝,坝的上游集水成湖,卧佛寺塔倒映水中,微风一吹,波光粼粼,塔影晃动;浅水处,绿莲漂浮,芙蓉点红;河岸上绿柳成荫,楼群掩映。

美哉!所以卧佛寺塔也造就了明清新郑八景之一“锦堂春色”,正所谓:“洧水清流照一人,参天古木蔽嚣尘。宽严祠记柔刑共,文法碑昭民士均。香火塔尖生瑞霭,梵声仙景破迷津。锦堂春色传今古,启迪心灵证慧因。”

为何凤台寺塔和卧佛寺塔两座塔分别建在双洎河南北两岸高台地之上?新郑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科科长王凯告诉记者:“双洎河在此处两次陡然转弯,两塔都刚好在迎水面上,选址建塔的时候肯定有镇水的考虑。”

历经500余年风雨侵袭,卧佛寺塔多次遭难

据王凯介绍,卧佛寺历经数百年的营建,特别是自洪熙至成化40年间大规模的建设,成为规模庞大的著名寺院。经清而迄民国前期,香火不绝。

抗日战争中,寺内绝大部分建筑毁于日军飞机轰炸,仅有孤塔矗立和部分经幢、石造像幸存。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郑市对卧佛寺塔及其他遗存进行妥善保管。著名的佛教艺术珍品千佛幢于1961年运往郑州市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来,新郑市将寺内散落的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妙法莲花经幢移至新郑市博物馆妥善保管,但塔的主体及塔心室遭到严重破坏,塔心室内白衣大士佛像被毁。

新郑市对卧佛寺塔划定保护范围,组建保护组织,精心呵护这一古建艺术精品。同时,省、市文物部门也拨出专款对该塔进行维修加固。

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该塔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塔为第四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瓜皮碑:溱洧河边子产祠 追子产君子高风

提起卧佛寺塔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子产。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郑穆公之孙,为相20余年,对郑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效果显著。

相传子产去世时郑国百姓“人耕者辍耒”,“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商人也“哭之于市”。子产死后,葬于新郑西南的陉山上,“累石为方坟”。为纪念子产,原新郑城东关及城西卧佛寺附近均建有子产祠。 

朝代更迭,来到明朝,有一天,诗人杨彝到新郑拜访好友——明代著名理学家高拱,碰巧寻人不遇,他就到卧佛寺旁的子产祠游玩。看到祠内一通尚未刻字的石碑一时心血来潮,诗兴大发,咏诗歌颂子产,环顾左右,既无游人,也无祠主,苦苦找不到笔墨,忽然看到附近草丛里有一块半干不湿的西瓜皮,灵机一动,以瓜皮代墨,直抒胸臆挥写于石碑之上。

由于瓜皮沾有泥土,经风吹干,泥土写成的字迹依然显现。杨彝走后,人们发现碑上留下绝美诗赋,字体遒劲洒脱,堪称艺术珍品,便忙请手艺石匠刻于碑上。因为诗为西瓜皮所写,后人便把那通赞颂子产的碑称为“瓜皮碑”。

瓜皮碑高约2.2米,宽1米,现已折为两截,珍藏在新郑市博物馆里。碑身正面以草书体刻《子产祠》七言诗一首。诗曰:“溱洧河边子产祠,郑侯城下黍离离。惠人懿范应难见,君子高风何处追。尘世几更山色在,英雄如梦鸟声悲。行人马上应回首,落日荒郊不尽思。”(视频图片:王凯 时伟超)


相关推荐

 · 春日古建图鉴①|郑州文庙:重塑城市记忆 传承厚重文脉

 · 春日古建图鉴②丨隐于闹市的胡公祠、彭公祠:百年古槐守护红色记忆

 · 春日古建图鉴③丨塔寺晚钟今何在?凤台寺塔讲述一段古老传说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