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5封抗战家书背后的故事

2022年03月31日11:39

来源:中国军网

  赵一曼:舍子从容赴国难

  图为赵一曼和儿子。这张照片是1928年赵一曼从苏联回国后在上海拍摄的。新华社发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于1936年8月2日在被日寇押往珠河的火车上

  写给儿子陈掖贤的遗书

  “九一八事变”后

  儿子宁儿(陈掖贤小名)未满3岁

  赵一曼就被派往东北抗日

  从此音讯杳无

  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

  1935年11月

  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负伤被俘

  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

  日军屡屡用酷刑逼供

  她宁死不屈

  严词痛斥日寇的侵犯罪行

  在敌人的医院里

  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

  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

  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生命最后时刻

  赵一曼最为牵挂的是唯一的儿子

  她向敌人要来纸和笔,写下了这封遗书

  之后凛然就义,年仅31岁

  左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

  左权唯一的全家福。资料图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志兰亲爱的”

  这是从1940年到1942年写的11封家信中

  左权对妻子刘志兰最常用的称呼

  二人相识于1939年早春,介绍人是朱德

  第二年5月,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彭德怀给她取名“太北”

  在那张唯一的全家福中

  左权抱着女儿,身边坐着妻子

  开怀而笑

  不久,左权依依不舍地把妻女送上前往延安的路……

  这位心里装着千军万马、谋划抗日大计的将军

  一直都在默默地数着日子盼望一家团聚

  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

  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

  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

  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

  真是太快乐了。”

  可就在不久后,为突破日军重兵包围

  左权不幸牺牲,年仅37岁

  信,最终寄到了妻子手上

  可相聚的日子,左权却再也等不到了……

  吉鸿昌:为时代而牺牲

  1932年,身为军人的吉鸿昌变卖家产购买枪械

  组织武装抗日

  这年深秋,他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

  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吉鸿昌亲率部队

  几天之内连下康保、宝昌、沽源数镇

  直击察北重镇多伦

  吉鸿昌和妻子的合照。

  1933年7月

  失陷于日寇之手72天的多伦终被收复

  这是自“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军队首次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被占土地

  1934年11月

  吉鸿昌遭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

  临刑前,他给妻子写下遗书

  其中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在刑场的雪地上,他又写下一首绝命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白雪樵:祖国危难时 竭我一滴力

  1939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

  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物资大通道

  当时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

  3000多名南洋华侨也为此而归国参加抗战

  他们就是著名的“南侨机工”

  回国的女机工一共只有4人

  白雪樵便是其中之一

  在抗日战场上,南侨机工迅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一度担负了滇缅公路上近一半的物资运输任务

  但艰苦的生活条件、日军的轰炸

  先后夺走了1000多为南侨机工的生命

  在此期间

  白雪樵等4位女机工多次要求要到最前线

  都没有得到同意

  在邓颖超的建议下

  白雪樵转赴成都就读齐鲁大学

  并参加了大学生抗日宣传队

  徒步从川北走到陕西,宣传抗日

  正如那篇家书中所描述的:

  “家是我所恋的,

  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

  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张自忠:尽忠报国 取义成仁

  张自忠是抗战阵亡将士当中

  军衔最高的将领

  周恩来曾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在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

  张自忠率领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

  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

  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

  张自忠治军一向“从严”

  平时,他和士兵穿一样的军服

  吃一样的大锅饭,推一样的平头

  为了磨练部队意志,他曾经率先脱掉大衣

  带兵在冰天雪地里训练

  在1940年枣宜会战的关键时刻

  他和他的将士

  都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的境界

  慷慨赴死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赠挽词

  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

  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他在信中写道: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

  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

  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战场上彰显血性

  家书中尽是温情

  透过一封封家书

  一个个光辉的形象矗立在我们面前

  无论道路怎样艰难曲折

  无论形势多么纷繁复杂

  民族英雄们都始终坚持这份信仰

  坚定这份信念

  并为之奋斗终生

  以铁肩担道义

  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竖起了精神的丰碑

  (整理:姬彩红 资料来源:解放军报、新华网、人民网、《重读抗战家书》等)


编辑:朱丽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