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新程 河南加速丨“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该如何叫响?省政协委员来支招

2022年01月07日12: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贺志泉)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期望日渐升高的背景下,只有真正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才有助于河南把握发展机遇,跑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该如何叫响?听听参加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都有哪些“金点子”。

资源不等于资产需要数字化推介

“我们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是资源并不等于资产,如果用不好我们的文化资源,还会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包袱,所以盘活我们的文化资源,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一些手段,特别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时代。” 河南省政协委员郭爱和说,这个时代需要在视频化和交互性这样的原则下,来宣传推广河南的这个文化产业、文化品牌,让河南地上的文物和地下的文物都“火”起来,亮起来。

郭爱和认为,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历史积淀下来的这些文化品牌,也是需要通过宣传和互联网多方位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用脚学习其实也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这两年,我们河南在整个文化推广上,处处出圈儿,处处有亮点,这也就是我们河南紧跟时代,紧抓大数据,融入互联网的最好例证。”郭爱和说,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互联网传播文创产品,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河南,疫情过后,河南的文化资源就会成为国人的旅游目的地,让更多人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给我一日还你5000年,这就是河南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中原文化的魅力。” 郭爱和说,天地之中,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了河洛文明,河洛文明、黄河文明也是中华5000年文明浓缩的精华版。

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省政协委员程青梅说,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文物、非遗、文献、遗址、景观等文化资源厚重丰富,实现数字化转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数字文旅产业潜力巨大。

程青梅在调研中发现,2021年国庆期间,河南博物院和支付宝合作的一款数字考古产品“一起考古吧”,吸引了超3000万用户在支付宝地下室“在线考古”,带动超500万用户访问河南博物院的支付宝官方小程序,使得该小程序一举成为十一期间使用人数最多的小程序。2021年12月16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1万份3D版数字文创产品“妇好鸮尊”正式上线,19.9元的价格瞬间被秒空——这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首个数字文创产品。

“然而,放眼整个河南文旅产业,数字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文旅企业和文化资源相关方在推动数字化建设中,由于缺乏平台统筹,限制了数字资源的转化。”程青梅说,因此,她建议,统筹推进河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数字交易平台同步建设,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收集存储机制和检索模式,设定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数字信息档案,制定相对应的交易制度,面向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将大大推动数字资源的产业转化。

数字化助力河南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

“这是一张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老照片,名字叫‘凌空除险’,这张老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打开手机小程序,扫描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视频。”省政协委员曹永彬边说边演示,一段视频呈现在记者面前,讲述者正是这张照片的主人公——红旗渠劳模任羊成。

曹永彬说,因为时代变迁,这些史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很多当事人年事已高,如刚才讲述的老劳模任羊成今年已93岁高龄,如果不能将这些珍贵的史料及时保存,很有可能它们将不复存在。

“一方面对史料进行数字化采集,扫描修复保存,同时,深入实地采访历史当事人,运用现实增强技术,将图片和视频采访相结合,让红旗渠史料鲜活地永久保存了下来。”曹永彬说,“看到这个方法不错,我们推而广之,将更多优秀的河南文化元素纳入数字化保存范围,对一些文献古籍、拓片、书画、摄影、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资源进行数字赋能,不仅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力,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更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

相比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意更重要

“不是所有文化资源都具有数字化的价值,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要带头过紧日子,把更多资金用于为民惠民’。” 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文联主席甘桂芬说,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并非越多越好,要对文化资源进行筛选。

甘桂芬认为,要根据文化展示和传承创新的需要,分等级、分步骤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为核心内容服务的工具,目前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新创意出圈,马上就会有跟风者云集。跟风既是对原创的伤害,也必然因审美疲劳而导致失败。” 甘桂芬说,因此,大力培养、引进优秀创意人才,重奖创造性讲述中原故事的出彩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化IP需要各领域深度普及应用

“文旅文创融合的目的是让文化繁荣兴盛,目前我省有‘重旅游’‘轻文化’的倾向,显然是舍本逐末,没有内容产业的支撑、没有强大的讲故事能力,旅游业的感染力、感召力就会缺失,旅游业就不会有后劲、不会有爆发力。”省政协委员、省漫画家协会主席张国晓说,“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打造的首要抓手,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选题谋划,不断推出能够彰显中原气派、黄河精神的精品力作。

 黄河吉祥物以“黄河宁、天下平”为理念设计,以“少年轩辕黄帝、少年河洛郎、仰韶彩陶娃、少年黄河龙、黄河鲤鱼、镇河铁牛”为创意,由“黄小轩、河小洛、宁小陶、天小龙、夏小鲤、平小牛”六个“河宝”组成,囊括了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自然生态和精神标识。黄河标志和吉祥物是对黄河文化的高度凝练和现代表达,应作为“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打造以及“设计河南”建设的核心素材和文创支撑。

张国晓建议,对产出优秀作品的创作团队给予重奖、表彰激励,引导社会力量持续牢记社会责任,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

张国晓希望将黄河吉祥物纳入“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打造全过程,编制行动计划,细化责任分工,通过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在全省各领域深度普及应用,着力活化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IP,跑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文化支撑。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