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小康记忆丨从“靠经验”到“靠科技”河南农业持续扛稳“中原粮仓”

2021年10月27日15:51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小康梦已圆,回眸今昔巨变,你是否也曾这样想过——啥时候能住进高楼大厦?啥时候河两岸都是绿树红花?啥时候今天买的东西明天就到家?现在,都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河南人民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奋斗的生动实践,一张张新照片见证了期待的幸福生活。大河网联合“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推出“豫见小康记忆”系列策划,向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献礼。

大河网讯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让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这个优势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对未来五年河南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近年来,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既是河南的贡献也是河南的奉献。

在“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中,收录了大量不同年代河南农业发展的影像资料。让这些图片带我们一起回忆时代变迁的脚步,感受河南农业的快速发展。

垛麦堆、扬场、晒麦子、装麦子......这些景象是上个世纪70、80、90年代的人们记忆犹新的劳作场景。盛夏炎热的午后,伴随着刺耳的蝉鸣,热腾腾的空气里弥漫一片麦子香。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飞速进步,自动化收麦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以前都是手工割麦,效率很低。麦收季节,家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感觉收麦的过程漫长又难熬。”网友“西凉琼璞”说现在机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但以前割麦子仍是自己人生中宝贵的记忆。

上图为上个世纪80年代,青少年挑水灌溉田地。如今农作物已基本实现自动化灌溉,不仅高效,而且还节水。

上个世纪70、80年代,农业生产大多靠体力去完成。随着国家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后,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转变。正如右图所示,如今很多地方的农业耕种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插秧,农民在水田里人工插秧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了。

任凭再丰富的想象力,几十年前农民抢抓农时田间施肥的时候也想不到,21世纪的人们居然会采用直升机施肥的方式。在离地几米的空中,随着直升机螺旋桨的转动,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雾化的农药水,均匀地洒在成片的田地上,十几分钟便完成了几十亩的喷洒作业。

上图为“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收录地上个世纪光山县陈岗大队支委听取贫农意见的图片资料;下图为开封市党员干部下乡深入农村查看农民大蒜收成情况。科技在发展,时代在改变,但是不变的,还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河南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技术创新,以特色农业发展不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图为1960年河南农村集市景象,下图为开封市通许县孙营乡直播销售扶贫农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保障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在中原大地希望的田野上,植保无人机播种、智能拖拉机耕种、智能设备除虫、农村电商带货……农业生产经历了从“靠经验”到“靠科技”的飞跃,为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一幅幅壮美画卷。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定会在中原大地谱写更加幸福的诗篇!(统筹/张磊 执行/刘思嘉 王怡潇 制图/胡瀚泽)

(图片来源:“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