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批具有更多亲和力、更高美誉度的乡创品牌正在成为洛阳促进文旅融合、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秋日的“爱和小镇”风景如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本报记者田宜龙郭歌
桂月时节,山风不燥。9月9日,行走在洛宁“爱和小镇”,绿树掩映,凉风习习,仿佛走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山水田园诗歌画卷。
洛阳立足于豫西乡村风貌和历史文化,顺应文旅消费发展趋势,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以乡村文化创意提升生态、锁住文化、留住乡愁。洛阳文化旅游大步迈入“乡创时代”。
乡村文化创意,激活了沉睡的乡土。从充满艺术气息的“爱和小镇”,到创意涌动的“手绘小镇”,再到动感十足的“铁路小镇”,这些更具品质、更赋创新的乡创品牌,正在成为洛阳促进文旅融合、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打造乡创文旅IP催生文化品牌价值
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花树凹组,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水缸堆叠、铺展,别有一番静谧艺术之美。
几年前,前河村还到处是破旧的土窑洞、泥泞的乡间小道。如今,前河村整体“颜值”和“气质”大幅提升,已然成为乡村旅游“必打卡”之地,前河村也有了一个名声大振的别称——“洛阳三彩陶艺村”,又称“爱和小镇”。
“想不火都不可能。”提到“爱和小镇”的成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显得既得意又骄傲,“火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础深厚,以洛阳三彩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承载的是三彩陶瓷艺术,展现的是洛阳乡村风貌,这就是全国独有的文化IP!”
郭爱和介绍,“爱和小镇”充分发挥洛阳三彩艺术的影响力,通过举办中国“当日”艺术展、全国“小手画三彩”“大地艺术节”“三彩中国年”等各类丰富的活动,用艺术+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蓝天、白云、绿水,古街、老巷、土坯房,洛阳西南部山区的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宛如一幅古朴幽静的中国山水画。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手绘小镇”。
“手绘小镇”创始人、黄庄乡三合村党支部副书记冯亚珂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在老家三合村打造绘画写生基地,用小小画笔为乡亲绘就脱贫致富路。
2020年,三合村“手绘小镇”接待游客10万人次,创收超千万元。在冯亚珂的带动下,全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脱贫致富路。如今,这里是3A级乡村旅游景点。三合村将写生基地、民宿、电商产业,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养殖业集于一体,成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例子。
通过一批美丽乡村、民俗村寨、古老村落的创新艺术打造以及精品线路构建、文旅活动融合,洛阳乡村旅游欣欣向荣,涌现出一批热门的乡创文旅“打卡地”。
创新乡村文旅业态构建文创产业体系
退役的火车头和列车车厢,经过精心改造,变成咖啡厅和宾馆。机车车头、列车车厢、铁轨、枕木、车轮,随处可见铁路景观,徜徉其中,不仅可以感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惬意,还能感受到浓郁的铁路文化。
地处伏牛山深处栾川县新南村,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下,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融入火车、铁轨等铁路元素,打造了“铁路小镇”旅游品牌,辐射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鼓起了当地群众腰包。
从充满艺术气息的“爱和小镇”,到创意源泉涌动的“手绘小镇”,再到动感十足的“铁路小镇”,洛阳文化旅游大步迈入“乡创时代”。
“洛阳市通过乡村文化创意,激活沉睡的乡土,让游客感受到艺术味、土地味、生活味,产品+文化+创意的乡村旅游品牌,具有更高附加值,刺激了消费需求,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梁雪松说。
更具品质、更赋创新的乡村旅游给当地带来的不仅只有“流量”,差异化的文化输出和创造性的文化符号引领着乡村振兴和文化兴洛。
洛阳市立足生态优势和厚重文化资源,相继出台实施《洛阳市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洛阳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六大产业之一来谋划,开展“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推动广大农民创业创新,扩大就业。
目前,全市共创建成功栾川庄子村、协心村、嵩县三合村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宜阳赵老屯村等6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伊川建业绿色基地等5个省休闲观光园区,洛宁县罗岭乡等4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洛阳市文旅局局长胡大鹏表示,将按照“文旅文创成支柱”要求,做好文旅文创开发,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到2025年,实现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8000家,从业人员14万人,接待床位12万张,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综合收入300亿元的目标。
本文图片均由“爱和小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