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建业电影小镇。本报资料图片
图②唐三彩文创产品。黄政伟摄
图③牡丹瓷文创产品。黄政伟摄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美轮美奂。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刘春香
10月17日,周末。
秋夜微凉。高低错落的土墩上,夜游的客人和面前的百亩红高粱一样,挤挤挨挨,等待一场大戏完美的结局。灯光亮起,《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被投射在328米长的夯土墙上,让人心潮澎湃瞬间穿越。
刚刚开业4个多月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迅速成为游客感知中原文化的新窗口、新爆点、新地标。
旅游是眼球经济,竞争激烈。河南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强产业是关键。我省各地各部门正以超前的眼光,将文旅文创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力争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更有作为、更加出彩。
创新为要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在9月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成为全省“十大战略”中具有明显行业指向性的战略。这意味着文化旅游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大局之中。
落实“十大战略”,需要一个个具体项目来推动和落实,需要创新驱动来营造新的文旅生态体系。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什么引人入胜?归根结底就是“创新”。“我们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化迭代产品,它叫戏剧幻城。我不想做主题乐园,想做一个不同的、以严肃艺术为根本的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总导演王潮歌在接受采访时说。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占地622亩,拥有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总时长近700分钟的剧目、近千名演员,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聚落群。
除了理念,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创新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经过大量的创新实验寻求最佳视觉表达。其中“声”“光”“电”“画”等高度集成化与智能数字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8个升降台,5个旋转升降台为主要载体的遗址剧场,勾勒出“幻城”独特的建筑形态;车站剧场智能翻板配合56道机械麦穗吊杆,通过智能控制呈现波澜壮阔的滚滚麦浪。“科技含量高、视听沉浸感强。”游客们由衷感叹。
文化为魂打造中原文化新IP
为了一部戏,抵达一座城。“在剧场酒店住了三晚,从早到晚泡在城里,刷了20场剧,简直是一场饕餮盛宴、奇幻之旅。”粉丝们在线上呼朋唤友,在线下解锁N种新玩法,迅速将幻城推热。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三部主剧,《幻城》表现的是河南的历史荣光,《火车站剧场》和《李家村》则以1942年河南大饥荒为背景,讲述了中原大地的创痛和涅槃。苦难和辉煌在这里交织,观众不时泪目。
剧目发出了“灵魂拷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这苦难的故事?因为你可以忘记苦难,却不能忘记人性的光芒。麦子、粮食、土地,故事折射的正是河南人舍小我取大义的优秀品格。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上演的剧目传递的正义、忠诚,对美的向往、对生的渴望等,赢得了游客的共情共鸣。
作为一部鸿篇巨制,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把悠远厚重的黄河文化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将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创新诠释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正是其打动人心的成功所在。
在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设中,文化、艺术和时尚元素的融合极为重要。
建业新生活集团助理总裁、建业文旅运营公司总经理姚培介绍,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国内第一次将高雅、严肃的戏剧艺术形式作为“被消费主体”,是一部文化旅游“目的地作品”。
可喜的是,数据分析显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近三分之一游客,是为观剧专程而来,这对河南打造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为王锻造旗舰劲旅
有经济学家说,没有什么比林立的塔吊更能传递发展信心,没有什么比创业项目喷薄而发更能体现经济活力。一个富士康,带动了一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构成了河南新的文旅消费增长极。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戏剧幻城共接待游客10.01万人次,7天内主剧场演出100场次,总观剧人次超过60万。
这座投资近60亿的戏剧幻城,充分体现了文旅业“讲好黄河故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2005年开始探索文旅产业发展,以建业为代表的河南企业正尝试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华夏文明特质、中原文化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建业集团在文旅产业累计投资逾60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建业集团去年荣登“2020中国旅游集团20强”,进入全国旅游企业第一方阵。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引领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样的现象级文创产品,具有很强的先导性、示范性。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推动实施,河南必将催生更多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
记者手记
文旅文创融合河南气质悄然提升
□本报记者刘春香
提起河南,您会想到什么?如果说过去是龙门石窟、少林寺、云台山……未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过去,我们依靠大自然赐予的生态景观资源、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如今,我们驶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赛道。如何一骑绝尘?关键在于换道领跑,不断创新。西安、成都、贵阳等中西部城市能够成为“网红”,频频出圈,秘籍也是创新。而业态创新性不够、品牌年轻化滞后,一直是制约我省文旅业发展的瓶颈。
令人惊喜的是,我省正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加快培育创意产业,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较快改变并提升了河南文旅气质。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到电影小镇,从银基动物世界到“方特”,从洛阳应天门、九洲城等新地标到开封清明上河园裸眼3D电影,老家河南的文旅新业态流光溢彩。过去有游客开玩笑说,到河南旅游如同“上课”。如今借助VR、AR等科技手段,厚重的历史变得可亲可感。
根植传统文化厚土,在传承中创新,今日之河南,更具创意、更加时尚、更有活力。
专家点评
抓住战略机遇实现文旅跨越式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高宏存
近年来,河南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文旅行业的领导者、从业者,抓住了新时代发展机遇,开创新局面,扩大影响力。
首先,河南抓住了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从国家层面看,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制度创新成为最重要力量,文化和旅游跨部门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正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结果。
其次,河南抓住了国家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从美好风光到美好生活,当代旅游消费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河南不断提高质量,各种新的文旅场景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消费升级的更高需求。
当然,河南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第一,文旅文创融合能否做到真正融合、真正一体化发展?融合的核心是产业融合,更需要管理者理念更新。第二,如何把握住数字经济的机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推动数字经济进乡村,实现新型创意农庄等业态的构建。第三,怎样做好区域联动?比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九省区联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总之,河南需要建立整体思维,从政策协同、机制建立、平台搭建等方面集中发力。(本报记者刘春香整理)
他山之石
上海发布《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以推动高质量文化发展、引领高品质文化生活、优化高水平文化供给、实现高效能文化治理为导向,以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为主线,把牢主攻方向,全面助力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深化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在“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行动中,上海提出推动文化与教育、旅游、体育、商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与金融、科技等生产要素融合发展。
叫响文化旅游夜游品牌,推出“夜游上海好去处”,办好“夜生活节”“夜间集市”“博物馆奇妙夜”“夜游美术馆”等特色夜游活动,打造一批特色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优化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以“微旅游、慢生活”为主题,培育一批市民“家门口好去处”。
促进文化商业深度融合。围绕“一街一主题”,打造一批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特色商业街区。推广“咖啡文化”,鼓励商业空间配置阅读、演艺、影院、艺术品和文化娱乐空间。(河南日报记者刘春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