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心聚焦 为大局聚力!郑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09月26日20:30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李绍廷 孔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党的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才能凝聚起筑梦前行的蓬勃伟力。

  市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5年来,如何扎实做好抓基层强基础工作?如何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郑州,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党建,已然成为促进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

  聚焦聚力城市治理

  让城市美起来靓起来

  如今的郑州,一条条老巷、一座座老楼“旧貌换新颜”,“网红打卡地”随处可见,“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美丽郑州正在款款走来。

  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

  要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2017年5月,郑州市委立足于特大城市治理需要,着力构筑统揽有力、系统推进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在市、区两级专门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发挥领导指导、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查考评职能,常态化协调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在街道、社区建立区域党委,定期召集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共商发展治理难题,构建了四级联动、区域统筹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

  全市有4137个无主管楼院,这是城市治理的难点。针对这一状况,我市健全“社区党组织+楼院(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建立以楼院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志愿服务队、机关下沉力量、驻区单位等多方共治格局,着力把无主管楼院打造成“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群众满意”的美好家园。同时,全面推行“红色物业”,搭建社区、物业、业主三方联动平台,形成问题共解、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的工作模式,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城市基层治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各方联合、汇聚合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是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最生动的社会治理实践。我市从解决“中梗阻”、打通“微循环”入手,以党建为纽带,整合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针对电力、热力、燃气、自来水、通信等方面力量统筹难问题,明确这些单位在区、街道、项目的具体责任人,常态化协调共商,避免了各干各的、相互干扰现象。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作为前提,方案向群众公示、过程让群众监督、效果让群众评价,使工程推进过程成为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过程。

  聚焦聚力乡村振兴

  构筑坚强有力战斗堡垒

  美丽乡村已经成了郑州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无论是花红柳绿的春日时光里,或者是层林尽染的秋天,更为美丽的乡村吸引着更多人的脚步。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16年以来,郑州市委持续深化“三级抓村”机制,明确了市委出政策抓统筹、县委强保障抓全面、乡镇党委严落实抓具体的抓村责任,持续推动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

  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尖兵”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全市累计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4170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坚持严管厚爱,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制度,为每个市派第一书记安排3万元工作经费,为每个市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安排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他们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苦、一起干,带动181个贫困村9.6万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部脱贫摘帽。

  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断补齐短板。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1名县级领导联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整治措施,整顿不到位不脱钩,先后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62个,调整撤换不合格村干部276人。

  高质量完成乡村两级换届,持续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坚持“跳出换届看换届、抢抓机遇配班子”,抓住乡镇党委这一“龙头”,突出懂党建、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80个乡镇党委书记均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扛过硬活、打过硬仗。今年换届,全市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3岁,下降7.8岁,每个村都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28.4%,比上届高出20个百分点。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市委出台“三年强村计划”,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市财政累计投入5亿元,撬动县级财政同步配套投入,2020年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2021年有望消除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将每村的运转经费提高到15万元,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95%的村活动场所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村里最有人气的地方。

  聚焦聚力营商环境优化

  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一个城市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青山绿水或是厚重文化,还在于其营商环境等“软实力”。为切实发挥党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引领作用,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就是营商环境”等活动,建立“一把手”走流程制度、助企赋能党建联盟平台等12项有力举措,推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履行职责,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发改、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科技、人社等25家职能部门“一把手”以普通人身份,采取不亮身份、不打招呼、不让人陪同的方式,到政务服务大厅体验办事全流程,从群众视角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中梗阻”问题。

  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内在活力是关键。市委从非公党建抓起,着力建强民营企业党组织,成为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强大引擎。2016年起,在全市大力实施非公党建“321工程”,通过搭建示范基地、教学基地、孵化基地三个平台,培育党建宣讲员、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建立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统筹共建机制,培育了圆方物业、宇通汽车、三全食品、好想你枣业、信大捷安、中部电子商务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非公党建由“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形成群星效应。

  聚焦聚力大战大考

  关键时刻当好群众主心骨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在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两场大战大考中,全市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40多名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生死置之度外,迎难而上、冲锋一线,在关键时刻、生死关头与群众站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让党旗在灾情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基层党组织守土尽责、凝心聚力。全市202个乡镇(街道)、3184个村(社区)党组织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成立临时党组织1.2万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先锋队4200多支,418支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战斗队,在人民群众生命面前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党旗在、阵地在,支部在、堡垒在,党员在、信心在,群众在、底气在”,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越是紧要关头,越能检验初心使命,越能砥砺忠诚担当。面对接连不断的重大险情,3380多名乡村党组织书记身先士卒、果断处置,充分展现了“硬核”担当。全市1.3万名公安干警、2.9万名医护人员、3.2万名基层民兵、12.2万名党员志愿者紧急奔赴一线,“志愿红”“警察蓝”“天使白”“青春色”等齐心防汛抗疫,构筑了“硬核郑州”的坚强防线。

  如今的郑州,已经形成了“群雁高飞头雁领”的基层党建新气象,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铆足干劲、奋力拼搏,向着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迈进。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