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2021年08月25日09: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由志愿军战士在出征时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贯穿着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几十年光阴,至今仍不时回响在我们耳畔。

  70多年前,无数“最可爱的人”唱着这首战歌走入抗美援朝的战场,在国力和军力极不对称的情况下击败了强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和平并非必然,而是前人用智慧和生命浴血奋战换取而来的,我们理当感恩并珍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也启示了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只要上下同欲、团结一心,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跨过鸭绿江

  8月,辽宁丹东。鸭绿江畔、英华山上,抗美援朝纪念馆白色的建筑体庄严圣洁。53米高的抗美援朝纪念塔巍峨耸立在初秋澄澈的碧霄下,如同先烈们在无声讲述着惊心动魄的昨日历史,祝福着安宁美好的和平岁月。

  在丹东市,不管是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还是志愿军过江遗址,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歌声。前来凭吊先烈的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70余年斗转星移,这首源自抗美援朝一线的歌曲,之所以能够穿透历史与现代的语境,激起几代人的共鸣,不只因为它的旋律铿锵有力,更因那场战争的伟大和壮烈。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当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向中朝边境,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当时的美国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从朝鲜战争一开始就将海空军投入了作战;而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一穷二白,海军和空军还在组建过程中,没有形成战斗力。”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专家齐德学少将告诉记者。

  尽管双方实力悬殊明显,在唇亡齿寒的危急关头,党和政府还是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写了一首出征诗,这首诗,反映了志愿军全体指战员的心声,后经个别文字润色,由作曲家周巍峙谱成曲,并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战歌是志愿军的歌,是英雄的歌,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麻扶摇生前曾经这样说。在高亢激昂的战歌声中,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把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强敌赶回到三八线,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最可爱的人

  2004年初秋的一天,来自宁夏银川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牟元礼专程赶到西山脚下的原北京军区大院。他来拜访一个特别的人。

  1951年4月,作家魏巍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志愿军的感人事迹广为人知。自此,“最可爱的人”这个饱含深情的称呼,成了志愿军群体共同的名字。

  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当牟元礼来到魏巍家中时,双方都动情了。魏巍连声说:“老战友,我们是老战友呵!欢迎您的到来。”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体会到这份情谊的珍贵。

  1951年3月,牟元礼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入朝鲜参战。由于后勤保障跟不上,战士们常常饿着肚子行军打仗,许多人到冬天还穿着单衣,“在冰冷的天气里,有些人冻成了残疾。”讲到这里,牟元礼声音微颤。“我们的装备和后勤补给,哪怕有对手的十分之一也好啊。”他喃喃地说。

  然而,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为了和平,我们高唱志愿军战歌,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打出了国威军威。”牟元礼说。

  1952年8月5日,牟元礼所在的连队接到攻占金城郡座首洞坚固设防的“541”高地的命令。杨春增是连队的一名副排长。在敌人多次反扑后,阵地上只剩杨春增和牟元礼两个人了。杨春增塞给牟元礼一本小画书《董存瑞》,说“在敌人没来之前,闷了就看看它吧。”

  经过短暂的僵持,又有近百名敌人恶扑上来。谁都没有料到,早已身负重伤,饿得筋疲力尽,连一口炒面都没来得及吃的杨春增没有丝毫犹豫,就从弹坑中一跃而起,抱起手雷冲向敌人,与其同归于尽。在爆炸的巨响声后,还有两名敌人从牟元礼身侧冲来,他迅即跳入工事,把两颗手榴弹向敌人投去。

  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该连与敌军反复争夺4天,以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的战果告捷。

  那一年,杨春增年仅23岁,牟元礼年仅16岁。后来,杨春增被追授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牟元礼荣立一等功,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内,“向最可爱的人致敬”8个红色大字光荣而醒目。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展厅里,每一个名字背后就是一段悲壮的故事。19万余名牺牲的烈士,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和平正义,也让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到极大鼓舞。

  今年,牟元礼已届85岁高龄,如果杨春增烈士还在世,也是近百岁的老人了。每当老兵们相聚,他们都会一遍遍念及故人,合唱志愿军战歌。这首歌,伴随他们走过青春韶华,走进人生暮年。

  伟大的精神万世赓续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基辛格在《论中国》里写道,“它(抗美援朝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表现令全世界震撼。战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展开对志愿军的研究,希望解开中国人不可思议的制胜密码。”齐德学感慨地说,“我们最应该铭记不忘的是那些捍卫和平的无数前辈,最应该百般珍视的是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最应该昂然挺起的是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最应该万世赓续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去年10月,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作为志愿军第50军一名老兵的女儿,浦迎春专程从北京赴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代表父亲的战友——老兵莫若健向纪念馆进行了文物史料捐献。莫若健老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英语翻译,在一次战场清理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美军飞行员沾有血迹的通行证(投降书),并收藏至今。

  “我们老了,最担心的是年轻一代把这段历史忘了……这么伟大的一场战争,这么多人壮烈牺牲,不能够被遗忘。”莫若健的话令浦迎春久久难忘。

  不管是在昆明还是成都,每次讲完一段当年的故事时,50军老英雄们总不忘合唱一曲《志愿军战歌》。这首歌浸入骨髓,唱出了那代人生命的信仰和芳华。

  因此,浦迎春来丹东时,特意带着女儿和6岁的外孙胡胡,让孩子们瞻仰老一辈的足迹。

  太姥爷是全家人的骄傲,他和战友们英勇战斗的故事,胡胡从小就听家人讲起过。“70年前,太姥爷就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的。”胡胡胸前戴着太姥爷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姥姥和妈妈一起走上国旗飘扬的鸭绿江断桥,眺望对岸的国家。

  一阵略带寒意的江风吹过,这个年幼的小男孩突然响亮地唱起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个生动的场面吸引了在断桥上参观的人,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拍下这一幕。

  “退休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采访50军的老英雄们,留下他们口述历史的珍贵文字和影像资料。这样做是缅怀先人,也是激励后人,让伟大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浦迎春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司晋丽)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