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万元紧缺物资、100万元现金捐赠到最需要的地方 农民工黄久生:都是我应该做的

2021年08月04日18:47

来源:大河网

  黄久生和居民安置点的居民、志愿者一起搬运捐赠物资。

  黄久生在搬运捐赠物资

  物资采购完成后,黄久生与车队汇合前往居民安置点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何正权于扬通讯员姜烽烜文图

  7月20日,河南多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民工、共产党员黄久生第一时间采购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这些物资除了受灾群众急需的被子外,还有牛肉、糕点、火腿肠、方便面等生活食品,装满整整25辆大卡车,连夜送往郑州、周口、鹤壁、新乡灾情严重的地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他得知郑大一附院受灾严重,通过信阳市人大又向郑大一附院定向捐赠现金100万元,帮助医院灾后重建。

  贾鲁河两岸灾情严重河南农民工挺身而出

  位于贾鲁河、颍河、沙河这三条河流交汇处的周口市,7月下旬以来持续的强降雨,导致部分道路受阻、农田被淹、房屋受损。加上贾鲁河上游泄洪,对周口市的扶沟县和西华县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贾鲁河两岸的部分村庄,受灾较为严重。周口市两天时间共转移安置群众46万余人。

  黄久生告诉记者,贾鲁河沿岸乡亲父老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周口担当。来自各个方面的救援力量倾力抗洪救援,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这让他深受感动。

  “从新闻里看到河南多地受灾,我坐不住了。我当时正在全国总工会参加一个活动,第一时间请假赶回来紧急采购了300余万元的日用品和食品,送到灾情最严重的郑州经开区、鹤壁、周口,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灾区做点事。”黄久生说道。

  随同黄久生一块去捐赠的张邵利说:“我们兵分两路,我负责在周口采购捐赠物资运送到周口的西华和扶沟,另外还有一批同事则在郑州采购,物资运送给郑州、鹤壁和新乡。7月23日,我们一大早就来到周口市黄淮大市场进行采购,我从没有见过黄淮大市场像当天那样热闹:整个市场里挤满了大车小车,都是采购物资送往安置点的。”小张告诉记者,由于部分物资较为紧缺,甚至出现抢购的情况。他们需要采购的物资数量大,品类多,经过10多名同事的共同努力,最终,采购的物资装满了整整11辆大货车。

  物资备齐后,天色已晚,但是大家顾不上休整,立即出发。当晚,车队率先到达西华县的一处居民安置点。

  得知又有外地爱心人士运来物资,安置点的志愿者和普通群众,在门外热烈地鼓掌欢迎。一位大娘说:“这么多辆车,看上面装满了吃的、喝的、用的,还有棉被,人家咋想这么周到呀。”小张告诉记者,在安置点搬运救援物资时,一位老大娘看着车身上的“潢川”字样,就问工作人员:“潢川在哪里呀?”黄久生连忙向老人解释,潢川在信阳:“我们是从信阳赶来帮助大家的。”老人拉住黄久生的手,一直在说各种感谢的话,说话间,眼泪就涌了出来。

  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走到黄久生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用稚嫩的童声说道:“谢谢伯伯,给我们送来这么多东西。”

  此情此景,在场的当地居民、志愿者看在眼里,心中暖流涌动,大家都暂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围拢在黄久生和老人周围,热烈地鼓起掌来。

  在西华县捐赠救援物资之后,黄久生和车队就再度出发,星夜兼程赶往扶沟县。22时许,装有棉被、牛肉、方便面、火腿肠、凉席等生活用品的卡车驶入扶沟县红十字会爱心物资接收点时,受到当地的志愿者和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采购、运输、卸物资,黄久生一行人一直在连轴转,很是疲惫,但是黄久生说:“不管多辛苦,今天不管忙到多晚,能把物资送到,心里就踏实了。”

  黄久生告诉记者,卸物资的时候,安置点的居民看到有大量夏凉被、凉席等物品,都说这些是目前安置点最缺的物品。“能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很欣慰。我相信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还有当地受灾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眼前的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黄久生深情地说道。

  “作为跟随黄久生多年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黄久生向周口、郑州、鹤壁捐赠物资的短视频通过大河报融媒体矩阵发布后,看到他亲切的身影,信阳以及各地的网友纷纷分享、转发。仅在抖音平台上,就有4万多人为他点赞,2000多人留下赞扬的评论。

  在周口的捐赠结束之后,黄久生连夜赶回了潢川,已是24日凌晨2时左右,记者了解到,来自中宣部、中央党校和人民日报的拍摄组正在潢川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初心》,本次拍摄在全国选取100名优秀共产党员,黄久生是信阳市唯一拍摄对象。

  7月27日,黄久生再次连夜出发,率车队又将100余万元的物资送往新乡的辉县、卫辉、延津等地。7月31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积极响应信阳市人大的号召,向郑大一附院定向捐赠现金100万元,帮助医院灾后重建。善款已于当日上午转至信阳市人大指定账户。记者联系到他时,他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全国道德模范20多年坚持回报社会

  很多收到捐赠物资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憨厚、说话带着家乡口音的农民工模样的人,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他受邀在天安门广场观礼。

  黄久生是一个吃乡亲们的饭长大的苦孩子。为回报乡亲的养育之恩,他在家乡潢川县捐建敬老院,坚持25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七百多位孤寡老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700位老人共同的儿子”。同时,他捐建希望小学,资助2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作为农民工的领头人,黄久生承建的工程两次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70多项获得全国省市优质工程;被业内誉为“河南建筑界”的铁军。30多年来,他累计带领40万人次农民工实现务工增收,每年为家乡带回8亿多元的劳务收入,帮助22000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黄久生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黄久生先后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7月1日,在天安门观礼的黄久生说:“我将继续在建设工地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带领农民工兄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埋头苦干,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让老乡们生活得更好。”

  截至记者发稿前,黄久生累计向周口、郑州、鹤壁、新乡和郑大一附院等地捐物和捐款共计510余万元。作为大别山儿女,黄久生的善举,是传承和发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

  “我是农民出身,幼时穷苦,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我在父老乡亲的接济下才能长大成人;踏入社会,我成为一个农民工,受党和政府的培养,现在有能力为社会做一点贡献,我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应该的。”黄久生说。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