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
100前的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文盲率超过80%。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国民收入也只有几十美元,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
今天的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托举起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实现了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书写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带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
“吃穿不愁,还有进账,这日子越来越有劲咯!”在云南怒江州兰坪县,70多岁的玉章老人闲来常在家附近的种植园里帮帮忙。老人没有想到,村里发展起产业,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光租金就多了几千元收入,晚年日子更舒坦了。
他们这个岁数,对过去的贫苦生活有着太难忘的体会。云南怒江,高山峡谷纵横,曾是中国的贫中之贫。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扶贫开发,千百年来压在怒江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终于被搬开,老老少少告别困顿之苦。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脱贫成就。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对外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庞大数字背后,是人民基本生活的改善。
“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扰成为过去;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解决一件件大事小事,如今,脱贫群众不仅不再为吃穿问题发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也都得到保障。
伟大成绩背后,是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
走进山西大同天镇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过去贫困户们“从未走出大山”“不敢与人交流”的怯劲儿少了,相反,一只走南闯北的“天镇保姆军团”正在日益壮大。50多岁的程美华和左邻右舍的居民一起,走进课堂参加培训,大家争相学技能,向好日子奋进的积极劲儿洋溢在社区。
脱了贫还要富起来,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大江南北响起,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奋斗画卷正徐徐展开。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在广州,“95后”大学生江波毕业不久,便和朋友们一起创业,忙接单忙服务,短短几月已有盈利;在北京,王桂芝刚刚结束一家的月嫂工作,好多新客户又找上门来,凭借吃苦耐劳和一技之长,她“站稳了脚跟”;在成都,返乡的张绍发办起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生意红火还带动农户增收,他本人也从农资销售人员彻底变身农业经理人,新职业前景真不赖!
亿万百姓牢牢端稳就业“饭碗”的多彩画卷正在神州大地铺展。然而,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敝,许多城镇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奋斗,全国就业规模增加到2020年的7.5亿人。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有所得、老有所养、贫有所依、难有所助……今日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收入增加,钱包“鼓”起来。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卖出了上万斤鱼,真是难以想象!”浙江舟山码头,船老大张聪炳捕了二十几年鱼,这几年,随着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渔民也搭上了“直播”快车,没想到效益一下翻了好几番!
从过去的要想富先修路,到如今电商“村村通”,快递到门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环境的日臻改善,各式创新的不断涌出,给人们带来更多增收机会。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衣食住行达到更高水平。
保障有力,日子更踏实。
“养老金年年涨,咱退了休生活也有保障。”说起养老待遇,从湖南一所普通小学退休的吴凤老师很是满意,“每月按时发放,多年来每年上调,国家的关心让我们老同志挺暖心!”
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2020年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到近10亿人,近2.9亿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近年来,养老金更是连年上涨。还有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完备,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绘就蓝图,未来更可期。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令人惊叹,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中国的抗疫行动让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出感慨。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球经济受疫情拖累,中国是世界经济的‘救生圈’”。在全球经济的“至暗”时刻,中国的成绩令许多国际媒体纷纷点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极不平凡之年,中国以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再次讲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量。
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中国号巨轮在惊涛骇浪中依旧破浪前行,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在一桩桩实事中显著提升。
——那是学有所教,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学唐诗背宋词,双语说的是顶呱呱……”在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孩子们的表现让校园充满生机。家长巴图尔总喜欢和附近居民来看看,“我当年因为家里穷上不了学,现在真是感激党的好政策呀!”新中国成立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而今,适龄儿童入学应入尽入,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
——那是病有所医,医疗卫生长足进步。
“感谢医保支持,救了我的命!”几年前,50多岁的湖南农民周文云被确诊为尿毒症,治疗费用一度让他无心医治,但医保报销的消息使他重燃了生活的希望,他总说“是医保延长了我的生命”。目前,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13.6亿人,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为人民健康加油助力。
——那是住有所居,安居圆梦保障更牢。
“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在内蒙古阿尔山市的新家中,年近七旬的周长河老人感慨。过去城镇里几平方米的筒子楼、农村里透风漏雨的茅草屋曾让许多人记忆深刻。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启动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推行公租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仅“十三五”期间,全国棚改就累计开工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实现安居梦。
回望党的百年历程,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感。展望未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是中国的发展目标。“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永远在路上。(记者 李 婕)
原标题:践行初心 人民至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01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