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科教兴豫战略
河南是全国较早提出科教兴省的省份,早在1990年11月,中共河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就提出了“科技兴豫,教育为本”的战略方针。199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继续实施“科技兴豫,教育为本”战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随后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同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科技兴豫,教育为本”战略基础上,正式作出《关于加速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决定》,不久又提出“积极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了科教兴豫战略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党的十五大以后,河南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把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合作为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中心环节,使科教兴豫的战略实施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各地从体制、机制、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在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通过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推动河南科技、教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开放带动战略
按照“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要求,围绕“一高一低”战略发展目标,党的十四大以后,河南立足省情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形成“十八罗汉闹中原”、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94年7月,省委五届九次全会首次作出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振兴河南的战略高度,摆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和带动河南经济的全面振兴。这标志着河南开放带动战略正式启动实施,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借助外部力量,启动内部活力,以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
1995年5月6日,郑州市与克鲁日·纳波卡市签署两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图片来源:《简明河南党史》
开放带动战略启动实施后,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了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氛围。各地进一步理清扩大开放发展思路,结合实际,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制定实施了加快豫港合作、发展旅游业以及鼓励外商投资、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开放带动战略落到实处,对推动河南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5年12月,中共河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省委书记李长春代表五届省委作工作报告,大会明确提出了“九五”期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标志着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的正式形成。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首次被列为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在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8月起,河南开始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标志着河南省环境管理工作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之后,河南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了几次大规模的污染防治行动,工业污染防治能力显著增强,淮河、海河和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逐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通过实施黄河故道防护林、治沙治碱、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旱地农业、秸秆禁烧以及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多项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东引西进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世纪之交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大局中,1999年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提出“东引西进”的发展战略。
“东引西进”是根据经济发展梯度推进规律,发挥河南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作出的一项跨世纪战略决策。“东引”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与河南的市场、资源、劳动力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开发,优势互补;“西进”是鼓励河南优势产业和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努力拓展河南发展空间。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展河南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制定开拓省外及中西部市场优惠政策,使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东部沿海省、市的大批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河南。
(原载于2020年8月版《简明河南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