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错金银铜辕首

2020年04月15日12:24

来源:河南博物院

  错金银铜辕首

  战国

  长22.5、最高处8.3、中部最宽处12.2厘米

  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陪葬车马坑出土

  1、辕首

  《说文解字》“辕,輈也”指的是车衡与车厢之间的长木,据其前端曲直之别,又有曲辕、直辕之称。一般为单辕,位于马车中间,也有的是双辕,位于车前两侧。其实,“辕,輈也”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小车上的称輈,大车上的才称为辕。辕首是装饰在车辕前端的饰件。

  这件铜辕首出土于马鞍冢南冢的陪葬车马坑中,出土时套在七号战车的车辕前端,是隶属于七号马车的车马器部件。该辕首前额、后颈根部的长方形穿孔,就是用来将辕首固定在木质车辕上。

  2、古代车制

  根据文献的记载,古代驾车常见的是四马并驾,所以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说法。中间两匹称为“服马”,两边的称为“骖马”,因其位于服马的左右,所以分别称作“左骖”、“右骖”。单辕是在两匹服马的中间,驾马数为两匹、四匹、六匹不等。双辕车则多用一匹服马,服马在双辕中间,其外左右各骖马一匹。从七号车出有四付铜马衔以及八件骨镳来看,七号车为四马驾车,从其车厢不封闭,车盖便于收束等特征来看,七号车还是一辆战车。车战是战国以前主要的作战方式,适用于平缓开阔战场的阵地推进。因而战车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准,军事强国通常有“革车千乘”、“千乘之国”的称谓。

  3、嵌错工艺

  这件辕首的面部、颈部多处错银卷云纹,鼻、耳部错金,工艺纤细秀丽,线条流畅,给人以动感,展示了战国时期错金银装饰工艺的精湛。

  错金银工艺是嵌错工艺的一种,嵌错工艺有错金、错银、错金银与错红铜以及嵌错玉石等。首先铸造铜器时在器物表面预留出纹样沟槽,然后在沟槽内嵌入片状或长条形的质地稍软的金属如金、银、红铜等,捶打使之与器物贴合,称之为嵌。之后,进行打磨,使之与器表平,且光滑,称之为错。嵌错后形成青铜与金、银或红铜交相辉映的效果,富丽堂皇。这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战国至秦汉时期尤为盛行。

  4、马鞍冢楚墓

  马鞍冢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五公里的瓦房庄村西100余米。因两冢相连,形似马鞍,故群众呼之为“马鞍冢”。其实马鞍冢是两座呈南北向分布的大型合墓葬,高高隆起的前后鞍桥就是两座大墓的封土堆,每座冢的西部各有一个大型车马坑。马鞍冢南冢平面为“中”字形,即带有双墓道,这种形制墓道的墓规格较高,多为诸侯国君所拥有的。《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晋文公助周襄王平定王子带之乱,有功于王室,晋文公向周襄王请隧(请求死后增加墓道的数量,也就是增加自己侯国的地位等级),结果被周襄王拒绝。二号车马坑作为南冢的陪葬车马坑,随葬马车二十三辆,其中不仅有带铜銮铃、镶铜甲板的战车,有重舆华盖的安车(代步的出行车,轿车),还有特小的游戏用的小车,可以说各种车制一应俱全。尤其是车的构件和饰件特别精致,如这件错金银的铜辕首,加上车马坑中还发现了包括贝旗在内的六面旌旗。都表明了墓主人身份之高。

  5、错金银铜辕首出土于规格很高的墓葬的陪葬车马坑中,据推测是楚国迁都于陈郢期间某位楚王的墓葬,突显了其规制之高,该辕首通身嵌错金丝与银丝,线条流畅,显示了战国时期铜器制作工艺尤其是嵌错工艺的超高水准。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