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有阑直内戈

2020年07月15日10:52

来源:河南博物院

石晓霆


有阑直内戈

  有阑直内戈,商代兵器,上面一件长26.7厘米,重368克;下面一件长27.3厘米,重395克。

  戈身后部上下突出部位叫阑,其作用有二,其一、在用戈战斗时防止戈后陷,从而影响戈的打击效果;其二,与穿一起将戈牢固固定在柲上,以免戈在战斗时发生松动。

  以阑为界限,右部长方形部分为“内”,用来装置木柲。戈内主要有三种形制,直內、曲内和有銎管的内,这件戈的内是直內。

  内上圆孔叫穿,用绳子通过穿与阑将戈固定在木柲上。

  阑左侧较长部分叫援,是戈用来杀伤敌方的部分。这件戈的援中部起脊,上下有刃,两刃前聚成锋。


  这两件戈中,3201前部近锋部位有小部分区域没有铜锈,依旧保持原色。我院文保中心的杜安和藏品管理部的张俊儒两位同志使用便携仪器在这个部位选了三个点进行了无损检测,含锡量均超过30%。

  从无铜锈这个部分可以看出该戈已经开刃,触手依旧锋利,应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

  戈的发展主要经过了有胡和无胡两个大的时期,无胡时期,戈的发展是从无阑到有阑。这件戈处于前期的后半段,是戈仍在发展完善的阶段。但就在这个阶段,戈已经将自己的影 响扩展到了政治文化领域,这两件有阑直内戈就是一个证明。

  这两件戈1996年出土于郑州市南顺城的一个窖藏坑中,同出的青铜兵器还有一件青铜钺。综合有关商代的考古发掘资料,青铜钺与戈是商代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其中,青铜钺是具有军事权杖性质的兵器,是商代军队指挥系统的代表,青铜戈是作战部队的象征。这三件青铜兵器显示了商代军队文武合一的建军理念,代表指挥系统的钺是“文”的物质象征,青铜戈是“武”的物质象征。


  南顺城街窖藏坑中还出土了四件一组的青铜鼎,形制相似,大小相次,是后世列鼎制度的雏形。从其尺寸、纹饰、形制等方面看,这四件鼎应属王室用具。三件青铜兵器被放置在其中的一件铜鼎里。此外,还出土有簋、斝、爵等青铜器。窖藏坑中出土的青铜器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包括有阑直內戈在内的三件兵器,代表军事;一类是用于祭祀的鼎、簋、斝、爵等器具。

  关于南顺城街窖藏坑,综合各方资料看,应是商代前期,王室在此地举行祭祀仪式后,将所用器具瘞埋的遗存。因此这次祭祀是一次国家级别的祭祀活动,祭品与祭祀用具是商代前期社会主流观念和文化核心的物质化表现。《左传·成公十三年》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八个字对这种理念做了总结。如果将祀品看做“文”的物质化表现,那三件兵器无疑就是“武”的物质化表现,这体现了商代文武合一的文化特点。

  有阑直內戈在南顺城街窖藏坑的出现表明,至迟在商代前期,戈已经在国家层面成了军事的物质化象征,是商代“武”文化的物质化象征。它与其他器物构筑的“文武合一”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在起着积极地作用。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