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宋陵石刻头像

2020年06月12日09:31

来源:河南博物院



  宋陵即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分为西村、蔡庄、孝义和八陵4个陵区,埋葬有除徽、钦二帝外的北宋其余七位皇帝,以及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称为“七帝八陵”。此外,还祔葬皇后墓22座,以及上千座皇室宗亲及重臣的陪葬墓,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宋代皇室陵墓群。北宋诸帝陵,建制相同,皆坐北朝南,最具特点的是陵墓前的神道两侧集中排列数目相同、顺序一致的石刻雕像,由南向北分别为望柱、卤簿、象与驯象人、瑞禽石屏、甪端、马及控马官、虎、羊、客使、武臣、文臣、门狮、镇陵将军、宫人、内侍等,接近现实中的宫廷仪仗。这些石像,雕刻技法高超,以线刻、浮雕及圆雕为主,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反映了北宋石刻艺术的风貌。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件石刻头像,2009年出土于宋太宗永熙陵的陪葬墓周王墓。他与永熙陵石像的雕刻技法和风格较为相近,整体运用圆雕技法,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额丘、眉弓、颧骨、下颊、鼻梁等,五官刻划写实,尤其是运用线条及凹刻技法表现人物瞳孔,突出双眼,刻划出一位脸型圆润,温文尔雅,年轻俊秀的男士。

  尽管石像胸部以下残缺,但所戴雕花冠帽,仍是其身份的象征。《宋史·舆服志》记载各级品官在朝会、祭祀等重大场合需着不同梁数的进贤冠。从现存宋陵石像来看,文、武臣都戴有进贤冠,不同的是,文臣持笏、儒雅和善,武臣拄剑、威严肃穆。从这件石像的面部表情及所戴冠帽来看,它与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前的文臣形象相近。依据宋陵形制判断,周王墓前应与帝陵一样有神道及石像,只是规模稍减。由此可推测,这件石刻头像或许是原立于周王墓神道上的文臣。


  近千年来,这位年轻文臣守卫的主人是谁呢?墓中出土的墓志铭给了我们答案。墓主周王是宋真宗次子,名为赵玄祐,生母为章穆郭皇后,他生于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卒于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亡时年仅九岁,被追封为周王,后其弟宋仁宗,又追册他为皇太子。志文中载玄祐“亦既免怀,未尝好弄。虽在稚齿,宛如成人”。“免怀”一般指三岁左右,在今日不过是刚上幼儿园的年龄,而玄祐却不喜游戏,举止行事如成人。此语虽有夸张溢美,但也表明玄祐少年老成,因而,他十分得父母疼爱,真宗曾属意他为太子人选。玄祐去世时,其父真宗哀痛至极,“特废朝五日”,并令其葬仪按太子的规格执行,从史料中看其他早夭皇子并无此厚待。通过这些文物史料的解读,使得一个颇得父母宠爱、机智早熟的北宋小皇子赵玄祐,从《宋史》简略的记载中跃然而出,鲜活起来。

  宋陵石刻历经千年,见证了北宋的辉煌,如今,这些石刻却大多裸露在田野中,饱受风雨的侵蚀、破坏。一石一刻,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文化的血脉。社会公众应携起手来,加强对宋陵石刻等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使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不再蒙尘,彰显魅力!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