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父乙角

2020年05月27日14:43

来源:河南博物院


  经常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们都知道,爵,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青铜酒器。今天,要介绍的这件青铜器,也叫角(jué)。但此角非彼爵。为了便于表达、区分,先暂时称它为角(jiǎo)。

  父乙角(jiǎo),1986年在河南信阳浉河区浉河港乡被当地村民发现,是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瑰宝。它通体如涂有黑漆一般光亮,体型硕大、舒展端庄、纹饰华丽、铸工精湛,贵族气质溢于言表。盖内和器身铸有对铭12个字:晨肇贮,用乍父乙宝尊彝,即册。专家据此推测,它应是用于祭祀父辈“乙”的一件青铜酒器。


  角(jiǎo)的造型,由爵演变而来,但仅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末与西周初年,是当时重要的青铜礼器。由于流行时间短,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角数量很少。父乙角在尺寸、纹饰、造型及制作工艺方面,令后世难以望其项背,故有“角中之王”的美称。


  那么重点来了,角(jiǎo)和爵又有什么不同呢?

  《周礼·考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此外《礼记》《仪礼》等文献中都曾对角(jiǎo)有相关的记载。由此判断,古人主要是根据容量的不同对两者加以区分。但从考古出土的实物上看,角在大小、体积上和爵基本差不多,容量不同的区别似乎就不是很合理了。


  现在所称的角(jiǎo),一般是从外形上描述的。与爵相比,角没有“柱”和“流”,取而代之的是两条尖尖的“尾”。这种对称、凌厉的器型营造出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由于没有了柱,所以一些角在出土时有配套的盖子,这样的设计并非只为了美观,而是防止尘土落入酒中。大家可以试想,古人在祭祀开始时,首先要把角上的盖子打开,然后再把角内的酒洒向大地,以表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的崇敬与怀念。


  说完青铜角,不妨再从文字发展的角度来说说“角”这个字。在甲骨文、金文中,“角”是象形字,很像割下来的兽角,不少以“角”为偏旁的汉字都与酒器相关,时至今日一些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苗族、侗族等,还保留着制作、使用兽角盛酒或饮酒的习俗。当角(jiǎo)从兽角的本义引申为竞赛、争胜的时候,读角(ju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种体育项目——角(jué)抵。“角(jué)抵”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摔跤、相扑运动,商周时期,称为“角(jué)力”,是军队里作战技能的专项训练,后来逐渐娱乐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摔跤。无论是动物们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还是作为酒器的兽角、青铜角(jiǎo),亦或是竞技运动的角(jué)抵,似乎都预示着突破平庸,在突破的同时又展现出勇敢必胜的信念与不拘一格的创新。

  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几角。最后,再来欣赏这件父乙角。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中国青铜器的时代发展与美学精神,更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记忆与传承故事。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