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

2020年04月22日11:20

来源:河南博物院


  “征草贡之材于泽民,以当邦赋之政令,以权度受之”。这是《周礼》中关于“权”的记载,是说周天子分封诸侯,征收赋税时会发放相应的度量衡器。千百年来,从达权知变、应权变通、兼权尚计到比权量力、大权在握......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权”从实用的衡器到地位的象征,内涵丰富。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件象征标准、统一,可以衡量天下的秦代文物-----始皇廿六年诏书权。

  河南省宝丰县城北12.5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古城村,村北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战国时期,楚国大将曾在这里练兵,筑有古城,名“讲武城”。1986年,村民在古城遗址发现一件沉甸甸的铁器,除去表面包裹着的泥土,器物上凸起的古拙符号,让村民意识到,这并非寻常之物,便交县文化馆收藏,1997年调入河南博物院。


  此权用生铁铸成,半球状,平底,实心,顶部有圆拱形桥钮。高15.80厘米,直径25.00厘米,钮长15.5厘米,半球形一周自右向左铸有40字的铭文,铭文为阳文篆体,字迹清晰可辨识,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的诏书完全一致。大意是秦26年始皇兼并各诸侯国,统一全国,百姓安居乐业,立皇帝称号,下诏书令丞相隗状、王绾,制定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将混乱的度量衡统一起来。

  我们把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如尺子;测定容积、体积的器皿称为量,如 斛、斗、升;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如天平和秤。这件铁权是度量衡中的衡器。重量30公斤,相当于秦制120斤,也就是秦制1石的重量。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度量衡器具不同,甚至一国之内,单位量值也不统一。如齐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曾创立五进位的 “家量”新制,取代“公量”旧制,度量衡的混乱给民生、赋税、贸易以及技术文化的交流带来不便,阻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秦王嬴政用10年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秦35代国君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地位,嬴政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我国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甘肃等地出土有秦权,分布地域广、数量多,而且上面均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文,有的还加刻秦二世的诏文。这些秦权的陆续出土,传达着强烈的政治信号-----统一。就是要用统一的政令,实现全国各地度量衡和规章制度的标准化管理,从而使全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标准、赋税征收、商业运行等明确、统一,保证商品流通、交流贸易、收缴赋税的便捷与公平,最终达到加强帝国中央集权的目的。

  秦统一度量衡后,颁布衡制“五权法”,即铢、两、斤、钧、石。确立了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廿四铢的单位进制,奠定了现代国际计量学的基础。

  秦推行度量衡统一的措施相当严格。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效律》记载,衡石不准确,误差十六两以上,相当于今天的256克,罚一甲;不满十六两而在八两以上,(128克到256克之间)罚一盾。

  为保证衡器的精准,秦朝还设立了定期验校度量衡的制度。《吕氏春秋 》记载:“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可见人们甚至注意到气候 、温度对度量衡标准器的影响 , 规定在寒暑适宜 、昼夜均等的春分与秋分校验度量衡标准器 。

  一权兼铭诏书唯秦独有,始皇帝推行新政的创举,在世界计量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始皇廿六年诏书权锈迹斑驳,静静地陈列在河南博物院,仿佛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着大秦帝国的辉煌往昔,敦厚质朴的躯体和遒劲的诏书铭文彰显出衡器特有的威严,时刻警示我们统一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须严以用权。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