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俊:从“非典”战士到抗“疫”逆行者

2020年03月09日11:02

来源:河南日报

  张国俊在指导患者救治工作

  □本报记者王平本报通讯员曹咏

  2003年的“非典”,他第一个报名冲在前线,与同事们在隔离病房连续奋战45天,取得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2009年的甲流,他作为省级专家组成员,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为全省甲流防控救治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和心血;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54岁的他出任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再次站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诠释着最美“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危重症学科主任张国俊。

  2月28日,河南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已经35天了,这一天,张国俊还在信阳指导当地疫情防控救治。为了一句“守好河南南大门”的承诺,他和团队24小时不分昼夜奔忙,持续坚守在信阳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记者打通张国俊电话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截至目前,信阳市还有102位住院患者,疫情不退,我们专家组就不退。”结束一天工作的张国俊,声音略显沙哑疲惫,但语气十分坚定。

  1月15日,我省成立新冠肺炎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张国俊受命出任专家组组长。从那一天起,他的工作时间表就排得密不透隙。带领专家组成员加班加点、研究出台疫情应对方案;指导一线医护人员快速掌握诊疗方案、会诊救治危重症患者;指导科室医生分析影像报告、做好院感防控。难以想象,这是一位54岁、患有多年糖尿病的中年人平日里的工作状态。但面对疫情,张国俊说“这才是最紧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儿”。

  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毗邻湖北的河南省信阳市,每日确诊病例数位居全省首位,成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之一。2月3日,省卫健委派出省级专家组赴17个省辖市支援当地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张国俊主动请缨,带领专家组第一时间抵达重症患者最多的信阳市,深入指导当地医疗救治、提升患者治愈率。

  30多天来,他的手机24小时“备战”,随时对接当地卫健委,了解疫情;走进定点收治医院,查看确诊患者病历,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把自己的微信推送给信阳8县2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推进诊断流程的同质化……张国俊的到来,不但给当地救治工作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同时还带去了从郑大一附院紧急转运至信阳的两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

  “这两台ECMO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时,派上了大用场。”专家组成员、郑大一附院呼吸科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许爱国说,在团队刚到信阳的时候,张国俊就指导专家组成员着手为危重症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确保应治尽治,让每位患者得到精准化、个体化治疗。

  2月8日,信阳第一例上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成功撤机,这是我省第一例成功撤机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12日,又1例危重患者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这些都是使用ECMO救治重症患者方案有效的最佳佐证。”好消息的到来,提振了张国俊和专家组的信心。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一名27岁的新冠肺炎产妇,经过ECMO治疗方案救治后成功撤机,终于脱离危险,母子平安。

  眼下,全省多地不断传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清零”的好消息。张国俊依然身在信阳,坚守在每天会诊、评估、救治患者的第一线。“现在信阳的确诊病例还没有完全治愈。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我有一定的经验,我要继续发挥好我的作用,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编辑:陈思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