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河 看生态·济源篇|用愚公精神守护壮美母亲河

2019年09月15日08:00

来源:大河网

  小浪底水库开闸放水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李若凡 成利军

  滔滔黄河,巍巍群山;水天一色,满山挂翠;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大自然似乎格外偏爱济源,将黄河的几多精华留在了这里。

  济源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皆汇入黄河,这里还毗邻举世闻名的小浪底水库。济源的山山水水和黄河生态息息相关。

  济源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守护母亲河,染绿荒山、治污还清,让黄河的颜值更美丽,肌体更健康。

   坡地变梯田让黄河少“吞”些泥沙

  “以前,这儿都是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一下大雨,都成了黄泥水,最后都流到黄河里去了。”9月14日,面对布满梯田的山坡,济源下冶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保宪回忆着过去的情景。

  这片山坡属于下冶镇坡池村,它的面貌因为坡改梯工程而改变。

  济源山区丘陵面积大,因过度开发、放牧、砍伐,这样的荒山荒坡很多。据上世纪60年代初的统计,当时济源水土流失面积达1515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78.4%,占山丘区面积的94%。

  面对水土流失的情况,济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行动,修建水库和沟渠,进行坡改梯、沿黄小流域治理等。

  咋能让水土不再流失,让农民收益增加?济源大力推进坡改梯,即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政府动员农民在荒山坡、青石板上凿石围堰、运土回填,将坡地改为梯田,坡池村的2000亩荒地从此变了样。

  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济源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陡坡开荒被全面禁止,90%的坡耕地得到治理。

   污水变清水让黄河多纳些清流

  济源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汇入黄河。为黄河母亲输送“干净的血液”,济源人义不容辞。

  近几年来,济源全域推进平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初步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增强了农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使境内河流由黑臭变得清澈。

  承留镇花石村是济源有名的“网红村”,位于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入口处,距市区约10公里。以前,花石村是个“靠天收”的半山岭村。近几年,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有了大变化。

  青砖蓝瓦、木梁木窗、假山水池……“第一次来花石村,发现这里不仅民居设计有特点,而且村内公共卫生间都是水冲式,还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厂,一点不像记忆中的农村。”游客程先生说。

  “我们村是按照秦汉风格重新修缮的,通了天然气、自来水。”该村监委会主任周群说,“以前,村里厕所、厨房的污水直接排进商水河,垃圾也是找个地方就倒了。现在,我们的厕所都进行了改造,村里建了污水处理终端。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洗衣服。”

  济源环境保护局水环境管理科的李继明介绍,全域525个村(居)治理模式分为两大类:平原区域、丘陵区域镇区主要实施生活污水和户厕一体化改造,污水收集后接入市政管网或自建终端处理;山区居民分散村主要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济源的蟒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商水河流入蟒河。像花石村一样,商水河畔的村庄都在治理污水,商水河正日渐清澈。“网红村”也正实现由“外在美”到“内在美”的嬗变……

  但农村污水治理还面临诸多问题,如白色污染、建筑垃圾淤塞河道破坏环境等。此外,工业污水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也任重道远。

  济源将这些治理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全力打响碧水保卫战。按照计划,2019年,济源平原区域村(居)将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将达100%;2020年年底,城市建成区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荒地变林海帮黄河涵养一个“水库”

  水与树,紧密相连。在济源,黄河与林海,书写着生态新篇章。

  济源山区、丘陵区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8%。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济源条件相对较好的荒山已经基本完成了造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剩余20多万亩荒山困难造林地亟待绿化。

  9月14日早上8点,济源南山林场职工李红运从林场场部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一个山坡一个山坡地抽查鱼鳞坑内树苗的生长情况。在困难地造林的15年里,他和林场的同事们一起用鱼鳞坑成功造林6万多亩,他们的造林技术成为河南省地方标准。

  济源的困难造林地多处于太行山南麓与王屋山(中条山脉)交会地带,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岩石裸露,植被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传统的挖小坑、栽小苗、靠天活的造林方式,不能适应需要。

  济源林业局造林绿化科副科长李伟波告诉记者,林业部门经过反复试验,创造了垒砌鱼鳞坑、回填客土、施加保水剂、栽植优质壮苗、上下覆盖薄膜的“五步造林法”,将造林成活率从20%提高到90%以上。

  从2008年开始,济源先后打造出济邵高速、石寺路、阳下路、黄孤线、克留路沿线以及孔山、玉阳山、南山、黄河三峡、东阳河等困难地造林精品工程10万余亩,造林成活率90%以上。

  困难地造林让荒山变青山,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目前,济源的森林覆盖率达45.06%,居全省第二位。近70万亩人工林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0万立方米,有力地保护了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黄河主河道济源段的水质常年定性评价均为“优”。

  守护母亲河,任重道远。济源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重点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4个标志性战役。同时,济源还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根本上为黄河筑牢生态屏障。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