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2017至2020专题 2019年专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 经验交流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时间:2019年07月20日19:42 来源:大河网 编辑:谭敏

  灯光璀璨的郑州北环立交桥。 河南日报记者邓放摄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8点意见,要求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战略举措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不充分问题是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先后实施,这些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抑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地区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区域差距开始缩小。就中部地区来说,在2006年实施中部崛起当年,中部地区占全国的经济比重为19.8%,2018年提升到21.4%,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

  同时要看到,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基数较小、市场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相对较低,地区差距尽管在相对差距上有所缩小,但在绝对差距上仍不断扩大。从经济总量看,2006—2018年东部和中部的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从7.8万亿元扩大到18.7万亿元。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等结构性指标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不充分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2013年以来,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三大区域城镇化重点的调整,中西部城镇化加快发展,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分别为67.44%、55.67%、52.74%,东中部差距、东西部差距缩小明显,中西部差距也进一步缩小,但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仍超过中西部地区10个百分点。可见,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交通、经济基础、发展潜力等一切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新格局,凝神聚力,久久为功。

  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证

  中部地区崛起不仅承载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2020年开始,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既需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经历13年的砥砺奋进,如今的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为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新旧动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降速明显。怎样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这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中部地区承接东西纵贯南北,不仅具有特殊的区域位置,而且在整个中国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对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常。一方面,中部地区承载着中国经济韧性强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中部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市场潜力等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从2018年数据来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速10%,在四大区域中增速最快,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5.7%、西部地区的4.7%、东北地区的0.3%;中部地区的GDP增长7.8%,经济增速位居四大区域之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高于东部地区的8.2%、西部地区的9.3%、东北地区的6.1%。中部地区成为我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另一方面,中部地区也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着力推进中部地区制造业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提高转变,建成一批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原材料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目前,中部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先进制造业优势明显,目前依托武汉东湖、长株潭、郑洛新、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创新链”。加之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确保中部地区聚集了较强的对东部地区经济的承接能力和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从而形成了我国产业国内梯度转移的良好局面,避免了东部地区产业的国外大量转移,无疑大大增强了我国战略回旋空间和经济韧性,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确保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循序演进。

  是贯彻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环节

  2000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形成以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了地区间比较优势发挥和分工协作格局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无论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还是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都是其关键一环,不可缺席。

  首先,从整个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联北的优势,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在东部地区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本优势,显然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首选,也是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跳板。

  其次,从各个区域的发展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是其重要条件。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中部六省有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包括在其中。再如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格局构建中,武汉、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包括了湖北、湖南和江西的大部分地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包括安徽大部分地区。中原城市群也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山西也提出规划建设晋中城市群。此外,“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地区在中部地区比较多,如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等都在中部地区或者在中西部地区和中东部交界地区。

  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联通国内外、连贯东中西各个区域,改变了各区域的相对区位关系,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搭建了一个新的综合平台,有助于全方位、高层次地打开中部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大门,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的开放程度,促进中部地区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化大潮,高质量地承接拥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转移,打造强劲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纵深的“一带一路”建设腹地,形成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和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的是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部地区虽然不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区域,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中部地区拥有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腹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条件。中部省份作为中枢腹地,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东西互济、海陆联通的角色。中部拥有中国(河南)、中国(湖北)两大自贸区和中国(郑州)、中国(合肥)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全局中,中部地区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地区拥有南昌、九江、赣州等地开放平台和口岸,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中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作者黄锟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首页 学习动态 中央精神 河南实践 先进典型 学习资料 经验交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