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球是回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宁夏是木球运动的发源地,宁夏民间的木球游戏又称“打毛球”,毛球不是木制球体,而是羊毛制作的“毛旦球”。相传“打毛球”是放羊娃们在荒滩野地上开展的娱乐活动,用手中的鞭杆木棒争相击打“毛旦球”,也称为“打毛球”。“打毛球”是一种刺激性强,对抗激烈的运动,是在身体的相互冲撞,手挥木棒的抢夺搏击中取乐,牧羊儿童借此消耗剩余的体力和精力,排遣放牧生活的无聊。但是,“毛旦球”在棍棒的重击下容易松散破损又不易制作,于是就有人用镰刀顺手砍下一节木棒,以木代球,既坚固耐打又方便可行,由此产生了宁夏民间“打木球”的雏形。
宁夏民间的打木球运动由来已久,相传,康熙微服私访时曾扮作乞丐来到宁夏巡访,一天他看到几个牧羊的尕娃(儿童)在草滩上打木球,十分热闹,于是便走上前去,问牧羊的儿童借过鞭杆,模仿着打了几下,觉得很是有趣。回到京城,康熙念念不忘“打木球”,就命人制作了鞭杆和木球,闲暇时常打木球自娱,还组织宫中的人进行比赛,从此,“打木球”便流行于世。康熙访宁夏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虽然不可尽信,但是比较肯定的是,“打木球”源于宁夏乡村,在清初流传于民间,至今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因为木球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与趣味性,且便于推广普及,在1991年的广西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木球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比赛时,每队上场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并用抢断球等防守技术,阻止对方得分。比赛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
场地
比赛场地为平整、无障碍物的长方形、土质或人造草地,长40米、宽25米。场地丈量从界线的内沿量起。????界线:比赛场地有明显的界线,长边叫边线,短边叫端线,线宽均为10厘米,场地四周至少3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中线: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画一条10厘米宽与端线平行的线为中线。开球区:以中线的中点为圆心,4米为半径画一个线宽10厘米的圆为开球区(从圆周的外沿量起)。开球点:以中线的中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实心圆为开球点。球门区线:以端线的中点为圆心,2.50米为半径(从外沿量起),向场内画一条线宽10厘米的半圆线为球门区线。球门区:端线与球门区线之间的区域为球门区。球门:球门应牢固地设置在端线内沿中点处,两门柱内沿之间距离1.80米,横梁下沿至地面0.80米,门框呈圆柱形,直径为4~6厘米,球门后装球网,球网应撑起,下端固定,球门与球网呈白色。球门线:两个球门柱内沿之间的连线为球门线,线宽同端线,内沿与端线内沿重叠。罚球区线:以端线的中点为圆心,以8米为半径(从外沿量起)向场内画一条线宽10厘米的半圆线为罚球区线罚球区:罚球区线与球门区线之间的区域为罚球区。罚球点:以端线中点垂直向场内8米处(在罚球区线上)画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实心圆为罚球点。角球区:以边线和端线的交点内沿为圆心,0.50米为半径(从外沿量起),向场内画一条10厘米宽的弧线分别与边线和端线相交,该区为角球区。端线发球点:罚球区线与端线的交点为端线发球点。
器材
球
球体长9厘米,圆周长18厘米,球体两端呈半球形,中间为圆柱体,长5厘米,两端顶部距圆柱平面距离分别为2厘米。球体内为木质材料,外部用柔韧的橡胶材料包裹制成(内应密实无空隙)。球体重量为100~130克,木球呈鲜明的颜色,应与场地、器材有明显区别。击球板击球板用较硬并有一定韧性的木质或非金属合成材料制成,全长为70厘米,由板柄和板头两部分组成。上部手握部分叫板柄,长40厘米,宽4厘米;下部击球部分叫板头,长30厘米,上宽4厘米,底宽9厘米,板头的两个角呈圆弧形,击球板厚1.5~2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20克。木质击球板板头须缠裹胶带或其它非金属保护物品,以防击球板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