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朱耒刚/文图
“聚焦黄河生态带 见证出彩河南”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后,采访团参观了位于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以来,黄河流域干流再没有Ⅴ类及劣Ⅴ类水质出现。今年1~5月,Ⅰ~Ⅲ类水质断面同比增加增加5.5个百分点。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路在林中、林在城中,蓝绿交织、河湖连通。这样的美景,不久后将在郑州实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南境内黄河流域面积为3.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1.6%,涉及三门峡、济源、焦作、洛阳、郑州、新乡、开封和濮阳8个省辖市27个县(市),沿线有各类保护地24个,包括5个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4个地质公园,2个湿地公园,9个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我省境内的黄河“身体状况”如何?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士说,河南积极抓好黄河沿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目前,已初步确定黄河沿线生态保护红线为黄河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67.15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28%。通过生态保护红线约束,进一步强化水土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保护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水禽,筑起黄河生态安全的坚实屏障。
水环境治理是我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尤其是2017年以来,在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全省启动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采取周调度、月生态补偿、月排名、定期通报、督办、约谈、曝光等措施,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域清洁河流等攻坚行动。
根据去年年底出台的《郑州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案(2018—2022年)》,郑州国土绿化将重点实施“一核、两区、三圈、一带、十八园、多廊道、多节点”的国土绿化工程建设,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区。其中“一带”就是指沿黄生态屏障带,以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为带动,打造沿黄生态屏障和湿地公园群。“十八园”是在市域内森林集中区、林场、风景区规划建设18个万亩以上的大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休闲区、体验区,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森林康养服务。
采访团还前往了于惠济区黄河浮桥和黄河公路大桥之间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园内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是观鸟的好地方。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湿地公园由科普宣教区、休闲娱乐区、滩地探索区、生态保育区、黄河农耕文化区和综合服务区6个功能区组成。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黄河、盛开的荷花、越冬的候鸟,呼吸新鲜的自然空气,因此这儿也成为了郑州市民郊游、休闲的好去处。
黄河博物馆同样引发了采访团成员的惊叹。博物馆通过通过“逐水而居”、“文明之光”、“人文始祖”、“王朝中心”、“灿烂文化”五个单元展示悠久的黄河文明发展历程及灿烂的黄河文化。在千秋治河展区,黄河水患、治河春秋、漕运灌溉、河神祭祀四个单元让中国古代及近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及漕运灌溉的发展演变展现在大家眼前。如今,黄河博物馆已成为弘扬黄河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的重要场所。被海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2018年10月11日,黄河博物馆还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