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校联动发展

2019年02月28日11:33

来源:中国网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资料图)

  中 国网北京2月27日讯(记者 张宁锐 卢佳静) “在当前环境下,有必要建立与三地高校、两种体制下协同联动发展的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 要》(下简称《纲要》)自公布后引发关注,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在准备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提案中,有一篇 《关于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便利化联动机制的建议》,围绕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建言。

  据了解,《纲要》第八章第一节中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温思美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由来已久,但多在地方政府和民间层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还存在问题。比如,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及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较弱,三地双向交流不顺畅。

  “在当前环境下,有必要建立与三地高校、两种体制下协同联动发展的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温思美说。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联动对接机制。一方面建立第三方高等教育共享平台和质量评估机制,制定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准入条件和方案;另一方面建立三地政府部门参与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委员会,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联动机制。

  二、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动平台。重点在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急需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核心技术,支持量子通信云计算、重大传染病防治、高通量基因测序、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开展项目研发和产业化。

  三、建立人员三地往来、财政科研经费“过河”等便利化通道;建立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出入境动态信用档案制;开放教师科研人员交流、互聘,实现人才资源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创造更宽松的交流合作环境。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