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涛,宜阳韩城官庄村人,从小随父学,1987年到西安美术学院专修油画和泥雕。毕业后在1991年在宜阳第一陶瓷厂从事陶瓷设计。2003到北京闯荡,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美工助理,专业从事影视美术设计、制景、道具、雕塑制作。参演的剧目有《铁道游击队》、《沙场点兵》。雕塑作品有《老屋》、《讲故事》、《河洛泥仙》、《好日子》、《中国钓鱼岛》《河洛图书》、《李贺》、《农家院落》、《牡丹仙子》等。2013年泥塑作品《洛阳柱》荣获河南省设计大赛二等奖。同年泥塑作品《解放区的天》入河南省第十二届美展。2014年自筹资金拍摄电影《新双喜临门》,并在全国放映。2015年国家文联批准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6年被省轻业厅批准为河南工艺美术大师。同年加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2017年创作的泥塑作品《唱支山歌献给党》作为党的十九大献礼。同年策划宜阳红星文化小镇,并创作巨幅浮雕画卷《瓷韵之歌》。
(一)闯荡几年后还是决定走“土路子”
赵宏涛从小喜欢美术,尤其喜欢捏泥巴玩。1987年到西安美术学院专修油画和雕塑专业,毕业后曾在一家国营陶瓷厂担任工艺美术设计师。之后,他还担任过《铁道游击队》、《沙场点兵》等大型电视连续剧的美术设计与制作。在外闯荡多年,他始终念着家乡。
几年前,他选择回老家与喜爱的泥巴打交道。但赵宏涛也知道,要想玩出名堂,必须得有自己的风格。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汉子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他毅然决定走“土路子”,用粗犷的刻画手法记录农村生活。
赵宏涛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速写本和一支铅笔,随时记录有意思的瞬间。他最喜欢赶集,每逢集市他都会提上篮子赶过去,市场上做小吃的大婶、卖针头线脑的老大爷、站在土特产前吆喝的小贩……一幕幕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画面,赵宏涛都将他们画在速写本上,“这些人可都是将来泥塑作品的主角啊”。往往是大半天下来,速写本画得满满的,菜篮子却空空的。
(二)要让每一块泥巴都有生命
走进赵宏涛的工作室,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乱”。他工作室附近的院墙上、窗台上、墙角里有点空的地方,都凌乱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泥人和泥块。
每次见到赵宏涛时,他总是拿着刻刀对着一块泥巴雕刻,他做的雕塑很多是他小时候曾经住过的老宅子。只见整个院子有30平方厘米大小,四周围着稀疏的栅栏,几间简陋的老屋旁立一棵大树,树上还有个鸟窝。磨盘、小推车、猪圈……赵宏涛把现实中的一景一物按相应的比例用泥巴做好后放在里面,当他把一只做好的小猪放进院子时,这个泥塑的农家小院一下子“活”了起来。
“每块泥巴都是有生命的。”赵宏涛顺手拿起另一件作品说,“这个我给它起名《回娘家》。”只见一个中年男人骑着一辆摩托车,一个小孩坐在前面高兴地拍手,男子的媳妇面带微笑地坐在后面,胳膊上挎着沉甸甸的包裹。人物表情夸张、衣着朴素,男人腰里别着的手机让这个作品充满了时代感。
他的作品包罗万象:有憨笑的山里娃、有蹲着吸烟的汉子、有古朴的老井和辘轳……这些充满着乡土风情的泥塑作品,土气中透露着亲近,粗犷中蕴涵着质朴,每一件都有血有肉,风格鲜明。
他说:“做泥人有意思,可以把人的内心世界捏出来,有创造性,我喜欢这种感觉。”尤其是他用近半年的时间新创作的以仰韶酒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所表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更为让人震憾。
(三)想将村子打造成打泥塑文化村
近几年,赵宏涛带着他的作品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展览,并多次获奖。2010年9月,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山东烟台参加中国工艺品博览会,作品吸引了很多游客。其中,有一个老太太盯着作品《农家小院》仔细端详了好长时间,反复看了好几次,而另一件作品《秋韵》被人花1800元买走。
“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这么受欢迎,我非常高兴。”赵宏涛兴奋过后又陷入了深思,一件作品从取泥、雕刻到最后烧成,至少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我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儿?”他决心为家乡官庄村服务。也为让更多作品出现在市场上,赵宏涛就创办了一个工作室,他就主动找来村里(官庄村)的闲人,免费教他们捏泥人的技术,并按月给大家发工资。这样一来,不但泥塑作品的产量增多了,也为乡亲们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赵宏涛说,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努力把官庄村打造成泥塑文化村,让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